【時評】以科技消滅「黑的」


  警方在「五一」假期前後,於多區加強打擊的士違規行為(俗稱「黑的」),期間拘捕多人。近年「黑的」氾濫,已嚴重損害城市形象和顧客信心。當局去年修例引入記分制期望改善情況,但在執法搜證頗有難度,影響阻嚇力。的士服務事關公眾利益,當局應果斷推行必要改革,借助科技手段,確保司機的服務水平符合法例要求。

  港島總區交通部昨日表示,由4月26日至5月4日在中環及灣仔遊客區一帶打擊的士違規行為,並發現7名司機涉嫌違規。新界南總區相關部門日前「放蛇」行動中,亦拘捕兩名「黑的」司機,他們收取的車資,高出咪錶收費約1.5倍和4倍,被法院裁定須即時入獄、停牌及罰款。

  近年的士違規行為大增,每年市民投訴數量多達數千宗。除惡劣天氣時濫收車資外,司機的服務態度、拒載和偷拍等行為也常為市民詬病,連前運輸署署長羅淑佩去年也在電台節目表示自己曾身受其害。「黑的」成因不一,一些害群之馬自恃乘客難以拿出有效證據而胡作非為。的士業競爭不足也被視為是服務質素不濟的主要成因之一。

  綜觀近年成功提升的士業服務質素的地區,無不與引入新科技有關,其中內地最為明顯。由於經營平台能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攝錄鏡頭等技術,並接受官方監管,因此乘客從叫車、等車時間、行車路線以及行車安全都有保障,事後對司機的服務態度還可以進行評價,一旦發生糾紛有科學客觀辦法取證,故既確保乘客權益,司機也不用擔心受到無理投訴刁難。

  至於車廂內攝錄的私隱問題,其實當局只需要立法規定,相關系統必須由指定機構安裝,司機無法查看,只有執法人員在接到報案時獲得適當授權才能翻看,平時儲存的資料每隔一段時間(如一個月或三個月)便會自動刪除,如此就不必擔心私隱問題和取證困難。

  另一方面,現時本港實行之的士管理制度,主要是基於上世紀科技落後時的「白牌車」亂象。如今時移勢易,科技手段已能有效進行管理,當局應積極考慮讓的士以外的合資格車輛和平台加入競爭,一方面能增加服務車輛數量,同時提升服務質素;另一方面也有利司機年輕化,提升道路使用和乘客安全,一舉營造多贏局面,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