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極端天氣越發頻密 香港須做好準備\陳克勤

  近期,香港及廣東地區持續出現大面積降雨天氣,廣東省有地區出現洪水,香港亦有多區出現輕微水浸。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幾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強降雨天氣出現的頻率明顯升高。如何提升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是香港應急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政府亦展開一系列工作,旨在提升相關方面的應對能力。

  去年一場世紀暴雨,令香港多區出現嚴重水浸,路面受阻,相信市民仍然記憶猶新。政府亦意識到做好應對重大或突發事故的部署的重要性,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的帶領下,近日展開了代號為「達陣Ⅱ」的「全政府動員」級別第二次演練,測試政府啟動動員機制後,短時間輪值和提供物流運輸支援的能力。與此同時,政府亦加強街道、渠道的清理工作,確保排水系統保持暢通,避免去年的港鐵站、商場水浸事件重演。將這些工作做在前面值得讚賞,亦體現出政府對於可能出現的災害情況有一定的預見性。但隨着極端天氣越發頻密,整體有必要全面審視香港排水系統能否適應現時要求,是否有進一步升級加強的必要。

  暴雨天氣不僅令舊區的排水系統遭受嚴重挑戰,鄉郊地區更一直是水浸重災區。每逢暴雨及颱風天,新界多區便會路面受阻,樹木倒塌,住宅水浸的情況。更有地區出現山泥傾瀉的情況,阻斷村民唯一進出的道路,沒出現人員傷亡已是萬幸。雖然有關部門及時善後,盡快完成搶修,恢復道路暢通,但如何防患於未然,更是關鍵工作。故此,有關部門需盡快排查排水系統的運作情況,全面檢查各區山坡的穩固程度,將可能發生的災害影響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升預警系統的信息傳遞能力。雖然現時無論是颱風、暴雨、水浸抑或是山泥傾瀉,天文台均有發出預警,透過電視及廣播系統通知市民。惟現時越來越多市民不再透過此兩種渠道接收信息。在疫情中曾啟用的「緊急警示系統」可在極端天氣預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可考慮在某區有水浸風險時,在該區發出水浸或其他極端天氣警報,透過手機提醒更多市民,特別是村民提高防範意識。除此之外,政府要在提升應急救援的效率上下功夫,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及時救援。

  面對越發頻繁的極端天氣,政府亦要加強教育宣傳工作,讓市民提高警覺和危機意識。長遠而言,香港需要全力實現「減碳減排」目標,以減少溫室效應對氣候造成的影響。未來,亦有必要全面檢視應急能力和水平,探討如何改善升級應急機制和系統,以應對越發頻密的極端天氣情況。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