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習中醫下鄉助義診 港青弘「五四精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5月4日,又迎來五四青年節。對於香港青年來說,「五四精神」是什麼?有一群北上學中醫的香港學生,披上白大褂,在課餘時間奔赴廣東發展較緩慢的鄉下,為當地村民量血壓、針灸、推拿……他們用實際行動給予回答。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就讀大三的香港學生林鼎雲,創立了一支由港澳台及留學生組成的「三下鄉」服務隊,到廣東清遠幫扶當地欠發達的鄉村。「最開始的想法是將農產品直播帶貨到香港。」林鼎雲表示,「但真正接觸村民後,我發現他們需要更多。」林鼎雲的香港師弟伍行毅,亦接棒加入到服務行列。一年來,兩人所在的服務隊已為2,000多位村民提供服務。「中醫不只是治療,還能助人。」林鼎雲自豪地說。
成長於中醫世家的林鼎雲,自幼就在中醫熏陶下長大。「來廣州讀書之後,發現中醫不僅可以治療病人,更可以服務社會。」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成立服務隊的契機,是源於自己兩年前參加的一個創業比賽。「當時初心就想做幫助鄉村振興的項目,我原先想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將當地的特產、農產品帶到香港。」林鼎雲說,但在深入到鄉村實地調研之後,發現村民需要更實在的支持。
服務範圍輻射到廣東各地市
「以前知道有些地方生活並不富裕,但並不能直觀感受到那種生活狀態。」與當地村民接觸的過程中,林鼎雲發現偏遠鄉村教育和醫療系統都相對薄弱,作為學中醫的學生,可以做很多事情。於是,林鼎雲參與成立了一支以香港學生為主體的「攜花尋鳳」「三下鄉」服務隊。這個想法很快得到港澳學生們的認可,學校也提供了大力支持。
他們不僅僅辦公開義診,還走入村民的家中,幫助一些低收入的村民搬東西、清潔、看病、做健康調研。慢慢地,服務隊伍不止參與「三下鄉」和「鄉村振興」方面的活動,開始發展為組織各種志願活動。而且他們不僅在清遠佛崗開展一些活動,也輻射到廣東省省內的各個地市。林鼎雲在十大港生比賽中進入決賽,獲得「港生大使」的榮譽稱號,他們這個服務隊還被評為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省級重點項目。
隊員直言獲巨大成就感
「在港澳長大的我們,對鄉村的認識一直有限。」 廣州中醫藥大學港生鍾翠怡正是擔任服務隊第一年的隊長。她表示,最難忘的是,有些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卻不便就醫,在服務隊的幫助下得到調養,逐步有了緩解。「中醫推拿、刮痧和耳穴調理等傳統中醫特色項目,也特別受人歡迎。」鍾翠怡感言,中醫不單是職業,更是學以致用的渠道,讓她們在服務社會的同時,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學弟接棒隊長 繼續作貢獻
廣州中醫藥大學大二的香港學生伍行毅,已經接過接力棒,成為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港澳台及國際學生「三下鄉」服務隊負責人,同時亦是這支香港學生為主體的服務隊的新隊長。伍行毅說,自己是家裏第一個中醫學生,對中醫充滿好奇和嚮往。「來廣州讀書後,慢慢發現中醫不僅是一門學問,還可以幫到很多人。」伍行毅表示,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作出貢獻,讓更多人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這亦是「五四精神」的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