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清晰/全港回收配套不足 民調:硬推勢釀混亂

  圖:現時智能廚餘機數量無法應付全港需求。\大公報記者盧剛昌攝
  圖:現時智能廚餘機數量無法應付全港需求。\大公報記者盧剛昌攝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4月份在全港14個試點推行,一個月來效果並不理想。有房委會試點屋邨指定垃圾袋使用率僅兩成,房協試點大廈使用率僅三成,有酒樓表示每月成本大約增加上萬元,清潔工普遍工作量增加一倍。多個不同機構、組織進行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市民憂慮垃圾收費造成經濟負擔。普遍意見認為,本港回收配套設施不全、基礎薄弱、監管力度不足,若一刀切強硬推行垃圾收費,恐會擾民並造成混亂,並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政府於4月1日起在全港14個處所實施「先行先試」垃圾徵費,當中包括政府大樓、商場、院舍、公屋。有傳媒報道,最新數字顯示,試點計劃推出一個月來,政府大樓、院舍、食肆執行的合規率近乎100%,但私人住宅大廈合規率大約五成,三無大廈合規率只有一至兩成。有前線清潔工反映,分袋工作辛苦,也擔心犯法,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平時三小時的工作,需要增至六小時。

  本港廚餘量佔都市固體廢物三成,然而回收配套不足,監管成疑。環保署曾回覆《大公報》表示,「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接受超過1000戶的屋苑申請智能廚餘回收桶,即平均1000戶共用一個容量120公升的廚餘桶(重約0.12公噸)。然而根據2022年《香港固體廢物報告》的資料推算,以一個三人家庭每日平均產生的廚餘量約0.95公斤計算,即每部120公升廚餘桶每日最多可接收126戶的廚餘,佔1000戶的12%。若要提高廚餘回收率,即平均1000戶最少需要設置8個120公升廚餘回收桶,全港則需逾2.1萬個廚餘回收桶。然而,目前只有約900個分布全港的收集點,根本是杯水車薪。

  逾八成人相信無法如期推行

  新青年論壇在本月14日至19日,以音頻電話隨機抽樣進行意見調查,成功訪問103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於垃圾收費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69.9%受訪市民對如期實施垃圾收費缺乏信心」,有138名受訪者居住在單棟式私人樓宇,其中「82.7%受訪者市民相信無法如期推行垃圾收費」。有關數據反映,單棟式私人樓宇受訪住戶較其他類型大廈住戶,更擔憂垃圾收費政策如何有效落實。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