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一下乳酪,香港出行易

  蔡思行 學研社成員、歷史研究者

  善用科技和資訊流通,有助大幅改善平民百姓的生活體驗,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前往內地旅遊或公幹,除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只要手機在手,使用「滴滴出行」應用程式召喚計程車、快車、商務車以至與其他乘客共享乘車的「拼車」均任君選擇。記得筆者有一次召喚專車,車頂是透明的天窗,欣賞途經的建築物、木棉花,心情無比舒暢!

  在香港,的士司機濫收車資或短途拒載等行為,時有發生。在內地通過「滴滴出行」叫車,由於路面實時訊息公開,乘客可以事先選擇不那麼堵塞或少紅綠燈的路線,並且知道車牌號、司機姓氏等。加入該平台的營業車,行車期間都必須開啟車廂內攝錄鏡頭,司機須按乘客預約時指定的路線行車,乘客也可以向平台報告司機有沒有在行車期間使用手機等情況,這些都確保了乘客的權益。攜帶行李的乘客也不用擔心,司機一定會下車協助搬運行李。無他,可以網上給予司機評語,覺得服務好,事後可以通過平台打賞司機呢!

  香港有Uber以及各式各樣電召的士的平台,因此有時乘搭的士,會發現司機軚盤前陳列多部接收召喚訊息的手機。看到這些「天龍八部」的情況,不禁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捏一把汗﹗

  香港的士曾經長期成為資產累積手段,高峰時期市區的士牌價超過700萬港元,這已脫離服務市民和旅客的初心。的士以外的私家車通過Uber營業載客,固然翻開了1970年代前「白牌車」歷史之痛,但時移勢易,仿照內地的情況,不論的士還是私家車,只要它們不是個體戶,而是擁有一定車輛數目的公司,應容許的士以外合資格的車輛成為載客營業車,並接受平台的管理。這既有助鼓勵原來的士改善服務,而且平台自動協助司機接單,這可以改變車等人、人等車大排長龍的情況。

  現時市區的士牌價跌至320萬港元左右,動乳酪的成本較低了,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在法規上營造讓載客車服務升級改造的有利環境,使香港出行易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