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考生/劉智鵬:須加強培訓升學輔導老師
今年深圳培僑信義學校及廣州暨大學校首設DSE內地考場,開了先例。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表示,早前在北京擬建港人子弟學校,而該校學習的正是DSE課程。他指出,DSE是全球認可公開考試中,唯一可以中文答題的考試。他指今年DSE首次在內地設考場,而以往在本港舉行的考試,超過50%的答題以中文回答。
了解國家發展 學以致用
劉智鵬提到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在內地欠缺專業人才,而本港這個範疇多年來擁有不少這方面的人才,誠信令人信賴。「我們的中學生未來在什麼樣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空間,也是一個好重要的問題。」身兼考評局公民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的劉智鵬自言對相關情況不陌生。他表示,透過DSE的考試,如何令學生由中學考獲心儀的大學,我們都應當關注。他指出,回看過往的經驗,本港八成以上的狀元均選「神科」,多選兩所大學的醫學院,「對香港來說,確實也是可以保障香港的醫療水平。」
然而,劉智鵬又指以大環境來說,上過大學,領有畢業證書的人士,「例如現在40、50年齡段的,專科生畢業後是從事什麼行業,由此可看出當年學生選擇就讀的專業與及後的事業是否對得準確?」
他強調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他表示,那些已經畢業的人,所學的專業例如醫學、法律及會計等,在社會上可否真正對上其相應的工作?DSE往後的發展,需要再作細分安排,而同學如果覺得高分就想當一個律師或醫生,但這未必最好,我們暫時未有職業上的導向,其實可選社會學及其他科目。
至於選科方面,劉智鵬指出本港逾400間中學,關於升學輔導的老師,在學科與學生的生涯規劃方面可能與市場有差距,這些老師需多作培訓,了解「現在的世界是怎樣?國家發展是怎樣?」
考生的未來與現在的學校密切相關。劉智鵬指出,本港中學相當保守封閉,校長忙於應付教育體制的形式程序,絕少走在社會和世界的前緣,為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而努力。因此高考狀元都去唸醫科,因為老師、家長、朋輩都認為,做醫生就成了他們的最佳出路。
理順教育資源 做到人盡其才
他笑道,當日參加座談會的一位同學應當是學霸型,他就選了港大醫科,這可能是他自己的選擇,也可能受老師、朋輩、家長的影響,卻是香港高中生態的主流選項。不過,他指該同學也報了北大生命科學,惟當被問及假如兩家都取錄,該同學會選哪家,他一時沒有回答。
劉智鵬表示,香港有優厚的條件助力國家發展成為教育強國,但必須好好理順各種教育資源,做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因此,劉智鵬認為港人都要思考:是否一如既往,把高中的學霸培養成稱職的醫生,還是跳出世俗的眼光,把他們培養成生命科學家?究竟何者對香港對國家對人類更有貢獻?香港的教育資源如何分配利用會更為有效?這些都值得深入探討。\大公報記者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