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政府撤高風險工外判
小型承辦商「慳得就慳」 職安保障不足易出事
沙田日前發生導致兩名渠務署外判工人死亡的沙井意外,令社會關注現行外判制度問題。多名勞工界人士均指出,小型外判商礙於資源問題,或未能提供足夠的職安保障措施,此外,外判工人亦因流動性大,往往忽視職安問題,增加出現意外風險。有立法會議員則建議特區政府應取消恒常性服務、高風險和高技術要求工種的外判制度,並成立法定非盈利機構負責聘請工人,以加強保障。
沙田源禾遊樂場繼2006年發生沙井意外後,日前再現18年前的悲劇,6名外判渠務男工通宵進行污水渠清洗工程期間,4名工人疑吸入沼氣中毒,其中兩人在井內昏迷,救出後送院不治。事故發生後,職安問題和現行外判制度再度引起香港社會廣泛關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日前指出,很多時職安問題也反映在監督上,「就以今次的沙井致死意外為例,聽說並沒有監工在現場作出指示,只是由工人自己做。」他估計類似情況主要是外判商「慳得就慳」而出現,「外判公司要賺錢,標書價格又已定,只能削減開支,因此便會出現這些問題。」他認為,單就監督工程而言,應要有更嚴謹的考勤制度。
陸頌雄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應取消恒常性服務、高風險和高技術要求工種的外判制度,「恒常性服務例如清潔和保安,高風險則包括在路邊工作的工種等。」他強調,取消外判不等於是將有關工種納入公務員體系,可以參考內地部分省市和日本部分縣市的例子,成立法定非盈利機構負責聘請工人並管理有關職務,此舉既可以免除中間出現的剝削情況,亦可更有效推行職安健措施。
總承建商需負上更大責任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亦指出,雖然外判員工也可以獲得職安保障,但小型外判商由於資源問題,部分措施未必會做足,因此範圍較少、地點較偏遠的工地出意外風險較高。針對有關問題,他建議要讓總承建商為意外負上更大責任,同時與分判商建立更緊密的溝通機制,確保遵守職安措施。
工人常反映裝備欠佳
即使有時不涉及致命意外,但林振昇亦指出,小型外判商不時會因為資源問題令工人未能獲得最適切的保障,「我們經常接獲工人反映指公司裝備欠佳,例如酷熱天氣於戶外工作時,公司有提供掛腰電風扇,但經常用了不久即無電;又例如清潔工人獲發的手套破爛殘舊,容易被玻璃割破,以及疫情時也沒有獲發口罩等。」
林振昇指出,特區政府雖然已於2019年就清潔或保安的政府服務合約,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增加標書評分制度下的勞工權益、過往表現等技術比重,再非只是「價低者得」,但他認為特區政府可檢視有否再調升技術所佔比重的空間,以鼓勵外判商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