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看牙難 改革不容緩
郭靈 資深傳媒人
審計署上周發布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本港11間政府牙科診所的派籌數目,由十年前的每年約4萬個,大幅減少至去年的每年約2萬多個,下跌差不多一半,導致許多市民要提前至少7小時到牙科診所輪候派籌。俗語有云,「牙痛慘過大病」,該報告不但揭示本地牙醫服務嚴重不足外,亦反映了現時政府牙科診所主要服務公務員的不公現象。因此筆者認為,政府一方面需改革現行牙醫服務政策,增加政府牙科診所服務市民的數額,另方面則是要通過引入競爭,增加外援,從根本上紓緩基層市民看牙難的問題。
事實上,本港看牙醫難,牙醫收費普遍昂貴的問題存在已久。究其原因,是因為本港牙醫人材培訓不足所導致。目前本港只有一間大學有牙醫課程,每年僅有90個學額,加上很多畢業生選擇開私人診所,導致本港約2,800名註冊牙醫,有近80%在私營市場執業的情況。其次,政府牙科診所基本服務對象是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和其合資格家屬,只有部分診所抽撥小量時段開放給公眾,在僧多粥少的大環境下,基層市民只能頂着牙痛長時間輪候派籌。
若政府急基層市民所急,有意紓緩基層市民看牙難、看牙貴的問題,就需要從幾方面入手,解決牙醫服務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首先是增加本地培訓牙科生的相關課程,從長遠的角度增加牙科醫生人手;其次是盡快多管齊下輸入牙醫人才,紓緩牙醫服務人手不足問題。各界社會人士都認同,增加輸入牙醫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本港牙科人手壓力,為更多市民提供服務。
同時間,政府亦可研究通過引入競爭,改變本地牙科市場收費昂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問題。舉例來說,近幾年港人北上深圳等廣東城市看牙已漸成趨勢,政府可在長者醫療券政策上作出更大的支持,如進一步擴大醫療券看牙醫的適用範圍,變相引入競爭,使本地私人牙醫診所下調收費及提升服務質素來留住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