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有「客戶思維」

  劉予涵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政策分析師

  「港車北上」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港人赴內地消費、度假的熱潮,其中電動車佔比不斷攀升。

  但其中插電涉及不同制式轉換,因香港電動車採用歐標接口,而內地充電站行國標,港車在內地充電要提前買定轉接頭,慢充還OK,最低幾百元就有貨,快充轉接頭由於安全技術標準高,需要好幾千元才能搞定。

  兩地一些做法差異眾多,很多人亦默認接受電動車北上的隱形成本。然而,內地卻不這樣想。自上年開始,珠海各區開始出現歐標充電站。近日,深圳巴士集團更宣布在城中增設歐標站,為港車在深續航提供配套服務。首批歐標充電站已在各大商圈投入運營。

  從絕對數字看,「港車北上」數量暫時不算多。據統計,自上年7月推出到今年3月,經此計劃北上的港車只有50萬架次,相比起廣東省3,000萬汽車保有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如此,內地政府和企業依然努力為北上港車提供最方便的配套服務。有人會問,有多少香港電動車會開到那邊?這投資值得嗎?

  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客戶思維」。港人北上消費,是客戶。那麼內地從客戶需求出發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消除一切可能的「痛點」。當環境便利了,顧慮減少了,自然就會吸引更多港人到當地消費、休閒,進而形成口口相傳的正循環。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通關以來,深圳推出了很多類似服務,例如為港人提供關口免費巴士直通熱門目的地,向港人發放折扣券等等。

  這本是很簡單的道理,但香港社會似乎很不適應。原因可能正是我們很多年沒有這種「客戶思維」了吧。每年那麼多內地旅客來港,但至今很多他們高頻消費的場景依然無法普及微信、支付寶等常用支付工具。來港手機數據漫遊等「痛點」依然要由旅客承擔。與此同時,政府卻將旅遊業發展開支投放到多放幾場煙火、多搞幾次彩蛋騷。香港是時候重拾「客戶思維」了。香港要真正為旅客提供便利,消除「痛點」,以行動歡迎他們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