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社會繁榮離不開勞工保障


  「五一」國際勞動節臨近,這個被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用來紀念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貢獻的節日,近年在香港,似乎逐漸變成多做生意的大好日子,天知道最後會否變成商家狂歡日。因此,讓這個本應屬於勞工的重大節日重回初心,及時反思本港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面的一些短板和急需改進的地方,依然極具意義。

  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經驗證實,勞資關係是相互促進而非對立,適當提高勞工保障和最低工資有利提升競爭力。過去一直和香港同被喻為「現代雙城記」的新加坡,不但針對基層勞工設立最低工資保障,連僱用外籍行政人員和專業人士亦如是,因能維持公平競爭環境和人才質量,故現時更加緊部署推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理據是不少國家已有相關措施、試驗和研究證明對企業有一定好處。

  然而在本港立法會,依然有甚具分量的資方代表聲稱,最低工資只會削弱本港社會競爭力云云。倘若真的如此,新加坡一再將最低工資提高至遠超過香港的水平,並且擴大最低工資的實施範圍,其競爭力應遠低於香港才是。事實證明,尊重勞工的貢獻,改善僱員福利待遇,提升其消費能力,為基層創造向上流動的良好環境,不但有利社會穩定,新加坡等地區更實證能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平情而論,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本港在包括最低工資和職安健修例等勞工權益和保障相較過往有不少突破。然而,與不少地區相比進步明顯較小,導致就業質量和人口等政策受損,經濟發展和復甦力度連帶不甚理想。實事求是地說,過去香港勞工政策較傾向商界,對資方的一些論述和數據沒有深究,例如輸入基層勞工方面,沒有細思如何釋放政策不到位的大量勞動力,包括少數族裔、婦女和綜援網內人士等。

  而目前最尖銳、最急需解決的勞工權益問題,莫過於頻密發生的奪命建造業意外。對生命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勞工保障,政府有必要認真對待,根據新修條例嚴懲重罰,直至業界全面提升職業安全保障,讓打工仔快快樂樂上班,平平安安返家。時代進步,勞動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勞工政策和法例均需與時俱進,政商和勞工三方更應和衷共濟,使香港發展成為宜居和諧的繁榮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