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離家」遇冷破解之道系列(下)】把握契機再造「中國式商業大片」新範式 陳宇教授:影視轉型內核貴在市民文化

◆陳宇稱,香港影人務實高效的創作態度令他受用至今。
◆陳宇稱,香港影人務實高效的創作態度令他受用至今。

◆《英雄》劇照
◆《英雄》劇照

◆《堅如磐石》海報
◆《堅如磐石》海報

  電影說到底也是商品,能有口碑和票房齊豐收的,總捎帶點天時天命。對被視為國際化「大賣場」的香港而言,內地電影赴港有得闖,港片加速走出疲軟有得聊。兩地攜手再造中國式大片新範式才是當下正經事。作為編劇、導演,與張藝謀合作了電影《滿江紅》《狙擊手》《堅如磐石》,同時也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的陳宇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直指,內地影視在尋求市場化的發展中,香港電影人的身影一直活躍其中且滲透越來越深。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兩地電影人無需糾結這一時的成績單。影視轉型升級期間,再造「市民文化」這一創造過香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影視輝煌的內核,才是當下影視創作者們的破局之道。◆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宇剛剛結束北京國際電影節短片單元評委的工作,他力撐香港電影說:「不管是2000年的《英雄》以及緊隨其後的《無極》,這兩部被業內視作開啟了內地電影走向市場商業化狂飆模式的電影,還是去年《滿江紅》赴港或者在海外上映,這背後的香港專業力量,一直都在且滲透很深。」電影節有大量的香港影人參與其中,不少都是創作主力擔當。

  在陳宇看來,不管港片北上這些年創下的高光或經歷的低迷,其實大可不必糾結於這一時的票房成績。當然回到每一個項目來說,如何推廣宣發值得投入力量深耕,但從行業和社會層面而言,需要更多關注兩地的創作力量如何繼續滲透交融,再造中國式商業大片新範式。

  香港影人創作態度務實高效

  作為學者也作為電影導演、編劇的陳宇說,香港電影和電影人對他個人的衝擊力持續至今。「就拿和江志強的友誼來說,每次他來北京,或者我到香港,我們倆是一定要見見面的。」陳宇稱,像江志強這樣的香港影人,對於電影市場、電影製作的經驗可以說是貫徹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志強日常的分享都令陳宇如獲至寶,因為能收穫很多寶貴的行業見聞和經驗。而另一位香港電影人文雋對陳宇的啟發,則是其樸素和務實的創作態度。「文雋提出九宮格的創作方法。他說,做劇本創作他會先畫出一個九宮格。一部90分鐘的影片,每一格就代表10分鐘。第一格的10分鐘要有什麼東西使得觀眾挪不開腳步……」20年前聽到這套創作方法,也是陳宇初步感受香港電影商業化實踐中的務實和高效生產方式。

  中國或成為世界第一大院線市場

  當下,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甚至海外,影視產業整體都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在這個十字路口,如何攜手掀起屬於「中國式商業大片」的新浪潮,陳宇帶來了他在創作轉型中的一些觀察。

  陳宇以今年內地的春節檔冠軍《熱辣滾燙》為例來說,電影所提供的對普通人的情感、情緒、情懷方面的價值非常濃厚;創作者們也開始更多關注日常生活和社會現實的一些話題。其次,對於內地影視市場的增速,陳宇說,雖沒可能像前些年,從幾千塊銀幕迅速擴展到兩萬多塊銀幕速度,但產業市場的提升是一定,「我認為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院線市場」。

  把電影做成文化產品的領軍產業

  有潛力的市場在前,不斷培育的專業力量在凝聚,這些年隨着「中國式大片」的發展,荷里活式的大投入、視覺奇觀等影片在內地正在喪失性價比。以往「007」「諜中諜」系列進入內地成為一種文化事件的浪潮已經退去。記者查閱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票房的83%由國產電影貢獻,票房榜前十名均為國產電影。

  陳宇感嘆,「中國式商業大片」其內涵正在重塑,這其中也可以從創造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輝煌的香港電影繼續取經。

  說到香港電影及其本質,電影業界有一個形容是「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陳宇則認為,香港電影的核心價值在於「市民文化」。「要追溯香港影視的文化積累和商業文化的繁榮昌盛,三言兩語說不完。」但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積聚產生的綻放效應,他覺得,「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更多講的是一個外部形態,而其內在的精神核心應該是「市民文化」。

  把當代普通人生活裏的感觸和對生命的體驗放在銀幕上,讓觀眾也能一併去感受和接收生活力量的源泉。陳宇直認,這是他對香港電影一直存有的信心。他也期待,香港能夠繼續把握和挖掘市民文化的精神內核,抓住大灣區影視協同發展的契機,把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領軍產業,重新建立起和大眾進行深度交流的方式。顯而易見,聚焦「市民文化」的關注和表達,也同樣是內地電影創作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