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連蝕6年 電商收入慘淡


  上年度虧損3億 審計署倡優化服務增效益

  香港郵政連年虧損嚴重,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香港郵政過去10年有9年未能達到固定資產目標回報率,有7年錄得運作虧損(見表),其中自2017 / 18年度起連續6年虧損,上年度運作虧損額達3.05億元。另外,寄往內地各省市的跨境郵政服務 ,均被錯誤描述為「國際服務」,而與設計師簽訂的服務協議亦欠缺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特定條款,署方促請準確表述內地、加入國安條款,以及透過出租廣告位補貼收入等。香港郵政解釋,一向依循萬國郵政聯盟的慣例描述內地,但已應署方意見,將內地由「國際」或「國際服務」改為「其他目的地」。

  審計報告指出,上年度香港郵政錄得40.89億元收入,運作虧損3.05億元,固定資產回報率為負13%(目標為1.5%)。由於傳統郵件服務需求降低,過去5年來自非傳統服務的收入佔香港郵政每年收入的48%至56%。惟審計署留意到,作為非傳統服務的本地電子商貿服務,在過去3年間每年均錄得負盈利,虧損額約為收入的3倍,雖然情況在上年度逐漸改善,但在過去3年本地電子商貿服務都未能賺得預期收入,該3個年度實際收入較預期收入分別少69%、64%和 71%。

  審計署續指,香港郵政曾於去年1月調高郵費,並設定為「本地郵政速遞」客戶提供上門收件服務的最低郵件數量,以改善盈利能力,然而「本地郵政速遞」服務在2023/24年度 (截至今年1月)的盈利能力較上一年更低。審計署建議,香港郵政應提高本地電子商貿服務的收入,並研究有效措施改善其盈利能力;改善提供「本地郵政速遞」服務的成本效益;優化「易寄取」服務等。香港郵政署長同意有關建議,亦會就審計署提出的其他建議,探討措施以善用全港郵政基礎設施並優化服務特點。

  寄件內地錯誤描述為「國際服務」

  此外,今年2月署方派員實地視察及審查,發現香港郵政對寄往內地各區的跨境郵政服務 ,包括傳統郵件服務和電子商貿服務,均被錯誤描述為「國際服務」,例如香港郵政網站於「投寄資訊」中,把寄往內地的郵政服務列為「國際」部分之下,2009/10至2022/23年度的14份年報中,「郵件量」有關內地的郵件歸類為 「國際郵件」;中環的郵政總局部分告示也把寄往內地的郵政服務展示於「國際服務」部分之下。

  香港郵政表示,已應審計署意見將網站、流動應用程式及各郵政局張貼的告示及海報內相關的描述,由「國際」或「國際服務」改為「其他目的地」,並會採取適當跟進行動,修改年報和刊物內相關描述。

  審計署又提到,郵票設計中可能潛藏國安風險,當中香港郵政與設計師簽訂的服務協議,沒有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特定條款,建議香港郵政在服務協議中加入相關條款,亦可考慮制訂有系統的方法評審郵票主題,使郵票主題的遴選工作更為客觀,署方還建議香港郵政加強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設立「專線」服務,爭取滿足內地跨境電子商貿市場對派遞電子商貿郵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