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緩慢/投入數十億 效果遠遜預期
環境局在2013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並在2014年發表《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及2021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起初目標是在2022年把人均棄置在堆填區的廚餘量減少40%。特區政府2015年設立回收基金,先後注資20億元資助回收服務商。
從食肆推展至家居廚餘
環保署透過「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免費為工商業處所提供點對點的廚餘收集服務,同時也在垃圾收集站及食肆集中的「餐廳小區」設立固定或流動的廚餘回收點,讓較小型的食肆可以安排將廚餘送到這些地點進行回收,透過以上途徑所收集的廚餘會運往政府的處理設施,將其轉化為能源和堆肥,署方及後把「先導計劃」推展至回收家居廚餘。
但整體廚餘減少進度較緩慢,工商業產生的廚餘由2002年每日不足400公噸,上升至2019年每日接近1100公噸。多年來每日被棄置於堆填區的廚餘仍然維持在3000公噸以上。
在轉廢為能方面,政府建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 1,耗資逾15億元,位於北區沙嶺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 2項目延期啟用,超支逾億元,成本增至25.8億港元。當局投入廚餘回收的資金估計最少超過60億元,再加上「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計劃」於2024/25年度預計開支1.1億元,較2023/24度的3300萬元多約2.3倍,惟距離回收目標仍遙不可及。\大公報記者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