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散為器/「嘴替」\馮愛枝

  在近期一檔演員專業藝訓真人騷節目中,吳鎮宇以導師身份出現,點評年輕演員的表演。因為在很多場合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直言不諱,有時甚至用犀利尖銳的語言批評,他被網友稱為最強「嘴替」。

  「嘴替」是近年一個網絡流行熱詞。演藝行業將燈光替身稱為「光替」,將手部替身、腳部替身稱為「手替」「腳替」,「嘴替」最早是指拍攝嘴部特寫的替身。在此基礎上,「嘴替」的含義又有所拓展,當一個人無法或不方便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想法,而有人正好精準地把自己的心裏話給說出來時,就說對方是自己的「嘴替」。

  「帶薪年假是每個勞動者的福利,合理請假老闆必須要批。」去年底,劉德華在杭州路演互動環節幫打工人想出上面的請假理由,網友將他稱為「打工人嘴替」。今年元旦,熱映電影《年會不能停!》將當代職場打工人對大型企業管理制度的「槽點」進行了搜集和提煉,把職場不合理之處反映得很真實,堪稱大廠打工人的「嘴替」。「八十平米的小窩,還有一個溫柔的好老婆,孩子能順利上大學,畢業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暢通,沒有早晚交通高峰。」十年前的春晚舞台,黃渤身穿民工裝邊走邊唱這首《我的要求不算高》,也是妥妥的打工人「嘴替」。

  生活中,我們經常喜歡找一個「出頭鳥」當「嘴替」。小時候夏天,當我們兄妹幾個想吃冰棍,總是「委託」最受大人疼愛的堂姐去表達「訴求」,這樣成功率高一些,萬一大人心情不好也不捨得反手給一個巴掌。上中學時,數學老師的女兒和我們一個班,每次放假前如果預留作業太多,老師的女兒就會被「推舉」為所有同學的「嘴替」,去和她的媽媽「交涉」。

  鄰居老太太快八十歲,平時和我母親來往多。結婚幾年我和媳婦還沒生養小孩,每次回家鄰居老太太都熱心地旁敲側擊,仔細聽全是母親想說而沒有說的話。老太太是長輩,媳婦當面只有點頭稱是,待回到房間再拿我出氣,挖苦我說:「媽媽也有了『嘴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