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二十分鐘效應\胡一峰

  據說,找個公園待二十分鐘,即使不做任何運動,也能帶來更好的狀態。此訣竅出自專業研究。不過,即便沒有這背書,我亦深信不疑。幾年前我的住處不遠有個公園,心緒不寧或心情不佳時,便去「步療」一番。搬家之後,離公園遠了,心中不爽時下樓在社區裏走一圈,多少也能緩解幾分。

  最苦的辛苦是「心苦」。心中有歡喜,軀體的疲憊算不得什麼。稀釋「心苦」的辦法之一是通過改變環境而轉移注意力,雖有些自欺欺人,卻也有效。何況,許多「心苦」本是心結。力氣再大的人也無法揪着頭髮把自己從地球上拎起來,力氣再小的人也可以邁開雙腳讓自己從一種環境走到另一種環境去,而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心緒往往隨之改變。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時,走入某種情緒,猶如步入廬山深處,千轉百回,疲而無功,所謂「鑽牛角尖」也。兒時捉蟬,在長竹竿上綁一開口塑料袋,看準了蟬,對牠兜頭罩去,那蟬被裹在袋中,只顧向前頂着袋子亂撞,斷想不到一返身就能輕易飛脫,像極了死鑽牛角尖的人。此時,二十分鐘公園效應就能派上用場了。

  當然,療治心情,未必在定位於公園,也未必可丁可卯的二十分鐘,關鍵在於從一種狀態進入另一種狀態。創意無敵的網友們已經從二十分鐘公園效應衍生出二十分鐘菜市場效應、一分鐘麻將效應,等等。在心理調適的問題上,本無對錯好壞,只有合適為王。不過,公園在今日又確有其特殊意義。如今是信息四處填塞的社會,信息製造與傳播平台恨不得全時段無縫隙地掌握人的感官。目之所及,耳之所聽,無不在信息包圍圈內,放空之難,令人慨嘆。於是,一片空曠的公園對於城市居住者的價值,絲毫不亞於豐美的草場之於牧民,讓我們得以突出信息的重圍,在風吟鳥鳴、葉浪草波中獲得一絲安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