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快高長大 港青飆高2厘米

  衞署更新生長圖表 評估肥胖問題更準確

  這一代港青較上一代更「快高長大」!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早前撥款資助進行「香港生長研究」,於醫院、健康院及教育機構收集了逾21,300名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的生長數據,發現香港當代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高,較以前有明顯的長期增長趨勢。研究指2020年剛出生至18歲男、女性的平均身高及體重均高於1993年數據,其中18歲男女身高中位數分別增長約兩厘米至172.5厘米及160.2厘米。由於舊生長圖表未必適合評估時下兒童成長,衞生署專家已制訂新的生長圖表,並將於今年7月至9月實施。

  衞生署、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及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早前共同進行的研究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先檢視本地數據、各地新生長圖表的發展;第二階段於本地醫院、健康院等收集約2.1萬嬰幼兒至青少年的生長數據進行調查;第三階段則制訂及設計新生長圖表。

  在身高方面,研究發現,本港18歲男性身高中位數由1993年的170.9厘米,增至2020年的172.5厘米;18歲女性則由158.2厘米增至160.2厘米。

  在體重方面,體重標準用體重指數(BMI)推算,當指數為同性別及年齡群組的98%至99.6%即屬超重、逾99.6%則為肥胖。對比新舊生長圖表對超重和肥胖的定義,14歲至17歲女童的超重及肥胖百分比在新定義下多出9%,分別為21%及12%;男童超重及肥胖百分比在新定義則多出8%,分別為24%及16%。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昨表示,採用新標準為6歲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評估肥胖問題更為理想,能减少把體重正常的兒童視作為超重的個案比例。惟新標準仍未能分辨身體的脂肪或肌肉比例,因此並非理想的身體成分分析。是次香港兒童生長情況研究在新冠疫情間進行,鍾偉雄引述多項調查,指疫情會影響兒童健康,包括令體重增加。他表示,研究團隊已小心處理,包括將收集所得的數據與近年在健康院的數據作比較,發現兒童體重並無顯著增加,因此認為適宜用新的生長研究結果。

  圖表百分線增至9條供醫護參考

  研究結果還顯示,本港0歲至5歲兒童的生長數據,跟世界衞生組織2006年所定標準脗合,惟香港兒童由出生至兩個月大的平均體重較世衞標準稍輕、3歲至5歲香港兒童則稍矮。鍾偉雄表示,臨床資訊系統會同時存放新生長圖表和世衞2006年標準,能更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選擇適合的標準為兒童進行評估。

  研究團隊還另行分析衞生署所收集的200萬名兒童的生長數據,制訂新生長圖表,適用於本港0歲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香港2020」的新生長圖表包含頭圍、體重、身長/身高及體重指數(BMI),並加入兩條末端百分線(99.6%和0.4%),把百分線數目由7條增至9條,為醫護提供更多參考資料,以檢視兒童健康的公共衞生措施和策略。

  新制訂的生長圖表「香港2020」將於7月起先在母嬰健康院使用,用於評估0歲至5歲兒童;9月擴展至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涵蓋6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醫管局亦會在9月起於轄下醫院逐步使用新圖表,期望年底前全面推行。衞生署表示,家長無須急於換領新版的兒童健康紀錄小冊子,該署會在為他們進行健康檢查時,一併將新的生長圖表以活頁形式夾附在小冊子內,方便家長評估子女的成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