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古人談心】 人人傳遞善意 大俠無處不在

◆ 郭靖和黃蓉雕像。 資料圖片
◆ 郭靖和黃蓉雕像。 資料圖片

  早前佐敦發生致命大火, 致5死41人受傷,人間的悲劇使人不忍卒睹。 但在這次事件中,我們仍看到人性的光輝,在旁邊地盤工作的大哥們,見義勇為救了多人,俠義之舉叫人動容。 筆者自小受電視電影薰陶,對大俠、俠客十分仰慕,看到事件中的大俠們身材健碩、說話粗獷爽快,馬上聯想到金庸(查良鏞)筆下多位大俠。

  小時候,我常常在家裏揮舞着玩具劍,扮演自己心中的大俠,尤其鍾愛《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郭靖和楊過。長大後,我偶然得知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金庸筆下的郭靖這個人物,其靈感竟來自於漢朝的一位真實人物——郭解。

  郭解,出生於河內郡軒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濟源市軒鎮。他小時候身材並不高大,但性格卻異常倔強,喜歡助人為樂,卻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人爭執。這樣的性格,似乎與我心目中的大俠形象有些出入,但正是這種矛盾的性格,使得郭解這個人物更加鮮活有趣。

  在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中,對郭解以及其他西漢時期的大俠有詳細的記載。古代的「俠」這一概念,其實可以細分為卿相之俠、布衣之俠、仗劍之俠和豪強之俠等多種類型。而郭解,便是其中的豪強之俠,他出身於豪門,或在地方上有着強大的影響力。

  大俠知錯能改

  然而,郭解的生平經歷卻告訴我們,「俠」這個字在古代並不總是褒義的。年輕時的郭解,也曾做過一些不法之事,比如私鑄錢幣、挖墳掘墓等。不過,隨着時間推移,他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智。他開始廣泛地結交朋友,樂於助人,逐漸在江湖上贏得了聲譽。據說,每天半夜他家門外還停着幾輛來訪客人的馬車,可見其影響力和人緣之廣。

  金庸筆下的郭靖,雖然與郭解的身份和經歷有着天壤之別,但他們的性格和行為卻異曲同工。郭靖雖然出身貧寒,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正義感,成為了江湖上人人敬仰的大俠;而郭解,雖然曾經走過彎路,但他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俠。

  行俠仗義這些助人行為及親社會行為,在社會心理學上普遍也會用幾個不同的理由去解釋助人動機。

  當中可簡單分類為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數個假說,包括「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同理愉悅假說(empathic joy hypothesis)及同理心-利他主義假說(empathy-altruism hypothesis),即因同理心的原因我們體會到其他人的痛苦而提供幫助等。還有「利人是為了利己」的負向狀態解除假說(Negative-state relief),即我們是為了減少或抵消負面情緒才去幫人;認為幫人是為了提升自己及親屬、人種的等類似基因的競爭及繁衍能力而提出「競爭性」(Competitive altruism)及親屬選擇理論(Kin selection theory)。當然,還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惠利他主義(Reciprocal altruism theory)。

  所有假說和理論其實都言之有理,也能同時存在,所以要說到郭解到底是基於哪種原因作出俠義行為, 我們可以直接地說以上皆是。

  如今,當我再次回憶起小時候扮演大俠的日子,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雖然現實中的我們無法像郭靖和郭解那樣揮劍江湖、行俠仗義,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別人、傳遞正能量。也許,這就是金庸先生創作這些大俠角色的初衷吧。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