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兩岸/台建築師參與福建鄉村振興:大陸充滿機遇

  圖:4月16日,台灣建築師吳正隆(前排左三)向參訪者介紹嶺頭集鎮整治成效。\中新社
  圖:4月16日,台灣建築師吳正隆(前排左三)向參訪者介紹嶺頭集鎮整治成效。\中新社

  建築風貌差,綠化雜亂,多處公產閒置,無序發展導致幾乎不存續地域特徵……這是吳正隆去年初到嶺頭集鎮時的印象。

  以盛產壽山石而聞名的壽山鄉,坐落於福州市晉安北峰山區。位於壽山鄉南部的嶺頭村是集鎮所在,也是北峰山區的門戶。去年3月,嶺頭集鎮着手整治環境,身為台灣註冊建築師的吳正隆,在彼時來到了嶺頭。

  在台灣,從凋零碼頭變身為旅遊休閒勝地的淡水漁人碼頭是吳正隆的手筆。2013年,他受邀進入福建時代建築設計院,從事鄉村旅遊、康養項目的規劃設計。「十餘年來,發展得越來越好。」吳正隆已參與過福建十餘個鄉建鄉創項目。他的團隊集聚30餘名兩岸青年建築設計師,為一個又一個鄉村重拾盛景。

  扎根大陸 就會取得更好發展

  「大陸有太多機會,只要扎根下來、融合在一起,會一起發展得更好。」吳正隆說,「兩岸一家親」就是如此。  

  在參與鄉建鄉創的過程中,吳正隆始終認為「最重要的是人」:起步階段需要改變人的觀念,過程中需要人的配合,其結果也是為了「服務人」。

  「嶺頭集鎮面積很小,我們想因地制宜,打造一個小而美、小而精的集鎮。」吳正隆在「診斷」之後「對症下藥」,「人居環境亟待提升」。

  白牆黑瓦,與青山綠水相映;微動力污水處理站建成,垃圾清運實現社會化運營,雜亂無章的電線杆、電線被清除;閒置農房被用於公共空間開發建設;修繕提升嶺頭頂宋古棧道,新建嶺頭環湖棧道;壽山石文化、紅色文化、郵驛文化被挖掘、提取成文化符號,留住鄉愁……隨着吳正隆團隊的進駐,「閩台融合」的力量悄然改變着嶺頭集鎮。

  「村民全程參與,共同締造和美集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共謀、共建、共管、共享』。」在吳正隆眼裏,事在人為。

  正是多元力量共同打造,嶺頭大院集文化長廊、長者食堂、休息驛站、樂齡學堂、公益圖書館等於一身,成為一站式惠民公共空間。

  「台灣團隊將長期駐點嶺頭集鎮。」吳正隆表示,他將吸引更多台灣人才參與福建鄉村振興,打造閩台鄉建鄉創文化交流驛站,開闢大眾茶館、假日集市、唸唸工坊等,以開放的姿態融入鄉村。\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