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擴容 專家:投資產品更豐富

  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擴容,提升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的便利度,有利港股後市。
  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擴容,提升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的便利度,有利港股後市。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證監會日前發布5項旨在推動拓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有分析師指出,新政包括降低了ETF納入規模的要求,並同步下調ETF的指數權重佔比要求,這些措施有助進一步豐富兩地市場可投資產品,未來亦有望為A股引入更多增量資金。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強調,針對滬深港通業務的實施,新政主要修改了滬深股通、港股通ETF的範圍,包括明確滬深股通ETF和港股通ETF有關規模和權重佔比的調入要求,以及明確滬深股通ETF和港股通ETF有關規模和權重佔比的調出情形。上述優化措施實施後,滬深港通ETF標的數量、規模均將明顯增長,此舉將不斷豐富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的可投資產品,便利兩地投資者更好地配置對方市場的資產,亦有望在未來為A股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

  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人士回應,考慮到新政對ETF標的之優化,滬深港通ETF標的數量和規模未來會顯著增加,下一步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將抓緊做好滬深港通ETF標的擴大相關業務和技術準備工作,「上述優化措施正式實施預計需要約3個月的準備時間」。

  便利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

  新政內容方面,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觀察到,中證監在擴大投資品規模的同時,提升了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的便利度,並鼓勵和支持內地行業龍頭公司赴港上市融資,上述措施擴大了港股市場的股票標的供給,也進一步降低內地投資者交易港股的門檻。鑒於措施從供求兩方面增加了對香港資本市場的支持,未來將利好港股。

  展望港股後市,申萬宏源的研報強調,鑒於近期內地已出台系列刺激經濟恢復向好的政策,加之內地企業貢獻了港股市場逾85%的成交額,短期看內地經濟改善將提振港股市場。

  港股IPO市場方面,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行業香港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去年香港資本市場出台一系列策略性上市制度改革,包括引入為特專科技公司而設的《第18C章》和香港GEM(創業板)上市改革。

  她續稱,香港是亞洲首個沙特阿拉伯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的上市地點,未來有望繼續深化與中東市場的聯繫,激發中東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興趣,並促成中東企業赴港跨境集資,從而不斷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畢馬威的數據顯示,2023年港股市場IPO募資總額中,有25%來自消費品行業,該行業已連續兩年成為IPO募資額最高的行業。同期,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行業募資規模佔比達20%至94億元,且其中有40億元的募資額來自7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新經濟行業帶動港IPO復甦

  香港資本市場的基本面依然強韌。朱雅儀補充說,隨着投資者將目光聚焦至AI(人工智能)、半導體、綠色技術等領域,香港已經做好準備,借助新興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來帶動2024年IPO市場的復甦。

  申萬宏源的研報稱,去年港股有73家(含轉板)新上市公司,募資總額463億元,其中72%是新經濟行業的企業。由於目前A股正嚴把IPO准入關,港股上市制度也持續優化,預計2024年港交所IPO業務的業績有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