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完善安老政策 應對「高齡海嘯」


  消委會昨日公布一項私營安老院服務及收費調查,結果發現不但基本月費差距十分懸殊(多逾12倍),而且雜費繁多,金額各自釐定,隨時可佔每月總支出一大截;照顧人手亦普遍不足,比例非常參差(由1:3至1:35)。安老院服務一向備受詬病,當前政府除了有必要採用消委會建議,設法加強監管外,更加要完善整體安老政策,以便更有效地應對加速掩至的「高齡海嘯」問題。

  消委會今次調查,最初選取297間沒有參加「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但回覆率只有約16%,顯示業界服務透明度不足問題嚴重。而肯回覆的院舍,收費和服務水平參差,各類雜費層出不窮,此等發現於上一次在2015年進行的同類調查已經存在,顯示事隔多年,當局監察和業界自我提升力度不足,必須正視。

  消委會昨日除建議加強監管外,亦呼籲消費者選擇安老院舍要嚴格把關。然而,本港安老院舍服務長期供不應求,大多數私人院舍對消委會這個法定機構的查詢都愛理不理,更不用說對一般消費者。更何況,床上用品費、行政費、逐件電器計費、茶點和消夜等名目繁多的雜費,一般家庭在長者未入住前,未必有精力和能力找出真正收費水平進行客觀判斷。待到發現「中伏」已經太遲,年邁長者不堪來回折騰。

  至於今次調查發現的人手問題,亦是安老院業內持續面對的老問題,其根本癥結在於無法吸引年輕人入行。不少意見認為,這很大程度是由於這個很有前景及盈利的行業,只肯開出低薪酬且資歷架構有問題。政府雖有意以輸入外勞解決,但在全球護理人手不足的大背景下,高質護理難尋,而一般護理勞力的輸入,亦會衍生培訓斷代等負面影響。

  因此,除了加強行業監管,提升業界服務透明度外,政府很有必要檢討整體安老政策。一方面要結合人口變化、自身資源和周邊情況,重新檢視公私營安老院舍比例、居家安老比例和配套,以及內地安老和配套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重設本港業界人力培訓規劃,提升待遇和職業形象以減少入行即跳入醫療系統的資歷架構問題,同時對所有安老院服務進行規範管理,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人口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