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征】觀看科幻電影

  劉 征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科幻電影似乎又逐漸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喜愛。在前幾年,也就是疫情之前,在經歷過漫威的《復仇者聯盟》這個高潮之後,美國科幻電影就逐漸開始在中國走下坡路。每一部科幻電影上映,票房總不盡如人意,關鍵原因在於口碑。觀眾還未及前往影院,壞口碑就來了。通常,這些壞口碑來自於一些影評,觀眾在看過這些影評之後,就不再前往影院。

  以至於,《變種特攻》系列的近幾部作品登陸中國之後,其故事屢遭詬病,以至於票房都很差。

  不過,視覺奇觀正是科幻電影存在的真正價值,甚至是整個電影行業無可替代的價值。在經過廣播、電視,甚至是互聯網之後,電影依然還可以擁有這麼多受眾,完全在於電影屏幕的巨大以及音效。因而,科幻電影這些年在荷里活不可謂不風生水起。所以,龐大正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獨特的地方,而科幻電影就是最適宜用這種龐大製造奇觀的技術。尤其在看過各種綠幕的揭秘之後,我們更是不得不驚嘆於演員的演技如此之好,居然能夠面對一堆沒有生命且簡陋不堪的攝影棚完成表演,況且還表演得這樣逼真。

  這兩年,中國觀眾對於奇觀的喜愛似乎重新佔據上風。無論網絡評論如何詬病,觀眾還是願意花錢去看。很多人覺得僅就為了視覺,也值得前往電影院看科幻電影。更何況,如果我們深究科幻電影的美學,會發現它們幾乎是一體的。因為科幻電影的虛構需要一種美學支撐,它便總是在一個時代尋找這個時代最酷炫的藝術形式作為它技術的呈現方式。因而,技術就與當代美學結緣了。

  再回頭來看最受詬病的劇情,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的批評並不甚中肯。原因在於科幻電影是嚴格按照隱喻展開故事,每一個劇情的設計都來源於這個對象所對應的意義,而非外在對象本身。就拿《沙丘瀚戰︰第二章》來說,倘若我們將沙丘隱喻為網絡輿論,將沙蟲隱喻為網絡事件,將吸引沙蟲的沙錘隱喻為一種共振,這個情節就成了「被共振帶來的網絡事件威力大到足以破壞一切」這個判斷。我們也就瞬間明白為什麼只有沙漠之民可以駕馭沙蟲,因為網絡輿論就是網民的共振造成的。

  科幻電影特別適合用這種隱喻表達時代精神。因為它借助技術虛構世界。評論之所以常常批評科幻電影的故事情節,是因為在觀看一部科幻電影時,總是自覺地將現實生活的經驗帶入電影的故事情節,一旦這種日常經驗無法被電影外在所反映,觀眾就認定這部電影不好。

  況且,即便有人意識到科幻電影是一種符號性的東西,並試圖通過故事和隱喻來解釋電影,一旦牽扯到抽象的意義問題,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人們之所以都可以很自信地評論電影,是因為我們相信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有的評論都是合理的。但這種啟蒙運動將一切榮譽都歸於個人的社會倫理卻遭到了本體論的反對。所謂本體論,它的要旨就是承認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不可改變的屬性。真理之所以可以被追尋,正在於去發現每一樣事物的本體自身,而不是急於為了將對象與我拉近,就忙不迭地發展我的闡釋。倘若理解了這一點,觀看科幻電影就十分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