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教育日】推廣國安不分老幼 護國護港人人都得

◆龍薇冰(右一)與隊員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 受訪者供圖
◆龍薇冰(右一)與隊員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 受訪者供圖

◆張作芳校長(左一)和徐婉明主任(右一)帶領小學生當「國安小老師」。 香港文匯報記者康敬 攝
◆張作芳校長(左一)和徐婉明主任(右一)帶領小學生當「國安小老師」。 香港文匯報記者康敬 攝

◆鹿德音曾經舉辦工作坊,讓青少年體驗宋代「點茶」。 受訪者供圖
◆鹿德音曾經舉辦工作坊,讓青少年體驗宋代「點茶」。 受訪者供圖

◆黃大仙鳳德關愛隊成員石先生以自身經歷宣傳國安教育。 受訪者供圖
◆黃大仙鳳德關愛隊成員石先生以自身經歷宣傳國安教育。 受訪者供圖

◆尚海龍表示,沒有自主自立自強的科技成果,就防不住別人有意的攻擊。 受訪者供圖
◆尚海龍表示,沒有自主自立自強的科技成果,就防不住別人有意的攻擊。 受訪者供圖

◆李智健向中學生講解數字經濟與科技安全。 受訪者供圖
◆李智健向中學生講解數字經濟與科技安全。 受訪者供圖

◆許振隆與學校升旗隊隊員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許振隆與學校升旗隊隊員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60後」到「10後」多位國安教育推廣人:讓大家都成為守衛者

  今年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是香港在國家安全相關法例層面,築牢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防護牆」的標誌性一年,這讓今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別具意義。經歷近年的風風雨雨,香港社會各年齡層、各界別人士都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和認識。香港文匯報近日訪問了從「60後」到「10後」的多位「國安教育推廣人」,他們在文化、金融、科技、教育等不同領域踐行着自己對「總體國家安全觀」、對國安教育的理解。他們表示,國家安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維護國家安全亦與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他們希望通過國安教育讓更多人具備從國家安全層面審視問題的能力,讓每個人都成為家園安全的守衛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胡恬恬、黃子龍

  中五女生看天安門升旗感震撼

  「清晨,我站在天安門城樓觀禮台上,國旗護衛隊整齊的步操聲一下一下在我的耳旁劃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的個人賽冠軍、香港土生土長的00後的中五女生龍薇冰在北京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的感受。她說,那種震撼與自豪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龍薇冰獲得這次難忘的觀禮機會,是因為她在「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中的出色表現。而她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緣起修讀中史時激發了對了解國家的興趣,因此常常關注新聞,也就慢慢接觸到了「國家安全」的概念。

  得知要參加國家安全常識比賽,她則「自動加碼」,讓她的國安知識儲備進一步增強。她說,除了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概念,還有國家最新的科技成果、法律條文等,這些全部都要背誦和記憶,「有些法律條文比較生澀難懂,需要先理解才能記憶……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只看名字會比較抽象,我也會去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這樣更容易記憶。」

  「國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這個比賽給龍薇冰帶來的,不只有冠軍頭銜,還有她對於祖國更深的了解和熱愛。「華龍一號、蛟龍號……這些祖國最前沿的尖端科技和科研成果都讓我更加感到無比自豪。」龍薇冰說:「還有總體國家安全觀中提到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都讓我覺得其實國家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安全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她時常和同學分享心得。她說,未來還將繼續透過分享會等方式傳播重視國安的理念,希望把對祖國的了解和熱愛傳播開來。

  小五生赴幼園做「國安小老師」

  與「總體國家安全觀」幾乎同歲的10後小朋友、聖博德學校小五學生譚子朗,小小年紀已經成為宣傳國家安全知識的「國安小老師」。譚子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和多位同學要在今日(15日)負責向幼稚園小童講解國家安全的內容,他們精心準備了不少互動遊戲,希望能吸引幼稚園小朋友認真聽講。除了是小老師,他還被選中做學校升旗隊的擎旗手,「國旗就代表國家,升旗是一件好嚴肅的事情,我一定會多加練習。」

  「國歌叫乜名呀?大家識唔識唱國歌呀?」聖博德學校的幾位小學生抓緊課餘時間,像老師一樣認真「備課」。穿着少年警訊制服的小老師譚子朗在練習後向香港文匯報分享,今次能成為一名「國安小老師」,可以讓幼稚園小朋友更加了解祖國,他覺得很榮幸。

  譚子朗是次負責的教課內容是「生態安全」,他說:「我們的國家有很多瀕臨絕種的動物,如中華穿山甲、白頭葉猴等,這些都是很珍貴的動物,我們不應該傷害這些動物,要讓牠們安全地在大自然中生活。」

  即將任升旗禮擎旗手

  年紀輕輕的譚子朗是個「國安迷」。子朗的媽媽說:「有時聽到他洗澡時會哼唱國歌,在一些有升國旗活動的日子,如香港回歸紀念日、國慶日等等,他會早早起床,看電視上轉播的升國旗儀式。」

  原來子朗除了是「國安小老師」,還主動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升旗隊,再練習一段時間他就要成為學校周三升國旗儀式上的擎旗手,「可以做到擎旗手,是一件好光榮的事,國旗就代表國家。」

  「90後」推廣漢服 築文化安全堡壘

  在7年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中,身着唐朝仕女服裝的90後中國青年鹿德音,結識了一位敘利亞的朋友,聽他分享當地文化與古蹟,但由於戰亂,很多古蹟都被破壞了,文化傳承亦受到影響。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但這依然啟發她思考是否應該為傳承民族文化做些什麼,讓每個人心中築起堅實的文化安全堡壘。於是鹿德音在香港開始了探索推廣中華文化的旅程。

  漢服出行,是鹿德音的「日常」,「有時我會穿齊胸衫裙,但有不少香港本地人和外國人都會錯認為是韓國或日本的服飾。」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卻常常被錯認成其他國家的文化,這讓鹿德音感到遺憾。

  不過,做自己喜愛的事情,身會累、心不氣餒。她開始嘗試不同的方式方法努力普及與傳承中華文化,包括在漢服科普的演示文檔上增加了有關和服、韓服和漢服的區別等,而這個演示文檔也隨她進入了許多香港校園,透過理論和圖片結合的方式向更多人宣講。這樣的方式令她吸引到不少志同道合的中華文化熱愛者,於是成立了「國風雅集」社團,大家一起排演了「國韻華章」漢服朝代風格秀,走秀配上多種語言的解說,也能更生動地傳遞中華文化的魅力。

  策劃中華文化進校園

  除了透過服飾來推廣中華文化,這些年她也在策劃中華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讓香港的大中小學生在工作坊中親身接觸更多中華傳統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宋代「點茶」、掐絲琺瑯、古法線香等。她坦言,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是很容易獲取到歷史文化的知識,但如何更好地傳承,避免我們的後代再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認知誤區,則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認同自己的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對他方文化保持尊重,這是她認為維護文化安全的做法。「以往流行的是韓劇、日漫,如今國漫正在崛起,還有春晚的創意節目《年錦》帶大家複習了中國傳統紋樣等等,我們正在重拾文化記憶。」

  鹿德音在接受訪問時也很開心地表示,愈來愈多的香港本地市民和外國人都能知道「漢服是來自中國的」。

  她在不少工作坊中發現,許多學生樂於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甚至想今後從事文化傳承的工作,這也為她繼續做好這份工作增添了動力和信心。

  銀髮義工向街坊宣傳國安概念

  60後退休人士、黃大仙鳳德關愛隊成員石先生近年來一直參與義工工作,不遺餘力地向街坊宣傳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認為,街坊們經常見面,在談到社區內的設施和日常生活時會更有感情和共鳴感,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相信他的宣傳更能打動街坊。

  「所有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但不能通過破壞或影響其他人正常生活的方式。」石先生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的往事,情緒依然不能平靜,「相信許多市民在修例風波期間都深受其害,亦認識到國家安全其實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退休前任職公務員的石先生說到,「自己每天乘搭巴士上班,惟修例風波期間,經常有暴徒衝出來封路,導致車輛無法移動。我自己在水務署工作,當住戶在用水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便需要前往搶修,但暴徒的封路,直接令自己無法工作,相信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

  他又舉例指,「議員的工作是為市民解決問題,但修例風波期間,本區議員辦事處經歷多次破壞,甚至被灌水,令電腦、地板、文件等都被嚴重損壞,從而無法正常運作,更遑論幫助市民。」他感嘆:「受影響最大的,始終都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社區更安穩 所做有意義

  此後,石先生便一直關注香港何時才能有完整的法例,來保障廣大市民的利益和安全。今年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期間,他一直都關注立法的進程,「在通過的一刻,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拍手相賀,非常興奮。」

  石先生說,每年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他都擔當義工向街坊介紹關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自身的經歷,以及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的變化,向市民說明香港正在慢慢向好。「雖然現在電視、街上都有許多廣告作國家安全的宣傳,但我相信,街坊鄰里之間的感情和共鳴感,會令宣傳效果更好。」

  他認為,在自己的努力下,讓更多街坊了解到國家安全知識,從而令社區更安穩,是一件值得一直做下去的有意義的事。

  商湯:科技自主才能保障安全

  保障科技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香港立法會議員、商湯集團戰略顧問尚海龍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談及商湯科技等企業遭受外國多方「制裁」,這亦更讓他認識到,沒有自主自立自強的科技成果,就防不住別人有意的攻擊,「我們要有能自保的屏障,透過科技安全,維護國家安全。」

  尚海龍說,從2014年到2021年,商湯從一家初創企業做到科學園內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只用了7年時間。2016年底他加入商湯科技,2019年商湯等多家中國研究人工智能方向的企業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透過供應鏈實施所謂「制裁」;商湯科技原定的上市定價日為2021年12月10日,同日美國財政部發表所謂「制裁」聲明,把商湯科技加入所謂「軍工複合體企業清單」。

  他坦言,在這個時間點上,美國來干涉一家香港的初創科技公司在香港的交易所上市,針對性很強,「有外國為了打壓我國發展自主科技,是無所不用其極,不只是商湯,還有很多國企,以及有自主科技能力的民企都已經上到了這些國家不同的所謂『榜單』之上。」

  盼STEAM加入科技安全元素

  對此,商湯科技當時回應表示,強烈反對美國財政部這一決定與相關指控,認為該決定與相關指控毫無根據,反映了對商湯科技根本性的誤解。最終商湯科技無懼打壓,於2021年12月30日在港掛牌上市。

  面對西方圍堵,中國科技企業依然走出了自己的路,並且對前路發展充滿信心。尚海龍期望中國科技企業能在尖端信息技術產業能繼續突圍而出,自主發展科技體系,「如新材料、新能源、新的先進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是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重要一塊。」同時,他希望推動香港在STEAM教育中加入科技安全元素,希望在孩子們接觸科技時,已經樹立起相關的安全意識。

  金融科技專家倡防加密幣洗錢

  70後博士李智健是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曾經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又在上海求學7年。與內地的「親密接觸」,讓他培養出國民身份認同感。後來他在香港深耕金融領域,經歷過去幾年香港的亂局,令他開始學懂從國家安全角度審視香港金融發展,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踐行自己的理念。

  「除了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遊戲中的裝備、遊戲幣和點數,甚至網絡空間中個人的網名、頭像等,都是數字資產的一部分。」李智健說:「在遊戲中買賣裝備、使用電子門票看音樂會,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歷,卻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些行為都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他解釋,無論哪種加密貨幣,都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去中心化,形式各異,平台不盡相同,在改變金融生態的同時,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非法組織可能會利用這些加密貨幣及其交易平台隱蔽資金,進行洗錢、買賣毒品及槍支彈藥等違法交易活動,嚴重時會影響國家安全。

  他認為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是科技創新的產物,雖然存在風險,但卻是未來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香港需要做的是提高全社會的風險意識。

  應認清新領域國安風險

  李智健表示,近年來親眼目睹香港經歷的動盪,目睹香港由亂到治的變化,愈來愈意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工作也可以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一部分。他坦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傳統金融領域的監管和運作已十分完善,但在新興的數字資產經濟領域,傳統金融從業者相關知識儲備和技能經驗都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要進一步認識在有關新領域可能存在的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

  為此,他一方面通過自己創辦的學院與各大高校合作培養青年數字人才,一方面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專業意見,支持新興行業發展。2023年JPEX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騙案發生後,李智健與法律團隊一邊給苦主提供諮詢,幫苦主搜集證據,一邊製作提案、參加聽證會,幫助推動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的新發牌制度落地。

  校長:學生從升旗認同國民身份

  「兩秒鐘可以做什麼?」「唱國歌有什麼用?」……這些看似天馬行空卻深藏國安教育意義的有趣問題,答案就藏在《國旗國徽國歌知多少》系列讀本中。這套圖書的編著者許振隆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也是香港升旗隊總會創辦人之一,多年來深耕教育領域,透過書籍、升旗禮儀等形式普及國民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

  與其他土生土長的港人相比,修讀歷史科的許振隆,對中國歷史尤其是飽受欺凌、滿含屈辱的中國近代史理解更為深刻,這為他日後主動踐行國民教育事業打下基礎。「香港特殊的發展歷史,就是從近代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開始的。帶學生回顧這段歷史,可以讓學生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他憶述,1997年之前很多學校都不會升掛國旗,教育條例也提及不能在學校內進行一些「政治活動」,「當時國歌都被界定為這類活動。」直到香港回歸祖國後,這一切發生了改變:「記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當天早上,我和一位同事相約回到學校,在學校天台的旗杆升起了一面五星紅旗。」

  回歸後,整個社會的國家觀念逐漸加深,很多學校都有將升國旗儀式標準化、常態化的需求。許振隆亦思考如何透過規範升旗儀式推動升國旗文化,進一步讓香港年輕人及社會大眾「將自己和國家聯繫起來」,讓他們去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

  指教育層面有維護國安責任

  2002年,香港升旗隊總會於香港回歸祖國5周年紀念日當天成立。許振隆回憶說,當時的反響十分強烈,「會員招募開始短短三個星期內,已有超過一百所中小學校報名成立升旗隊。」

  他說,尤其是當年國慶節前夕舉辦的「第一期升旗隊成立典禮暨訓練班」,參與的師生超過600人。到了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許振隆特別記得那天大雨滂沱,但來自全港200多所中小學約2,000名師生都準時參與了當年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的全港學界升旗禮。

  「時間眨下眼就過去了。」許振隆感慨道,當初第一批參加升旗隊幼兒隊的小朋友如今也都長大成人,但他卻依然奮鬥在普及國民教育的道路上。為更方便學校、學生及家長學習升旗禮儀,普及國家象徵相關知識,許振隆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又編著出版了《國旗國徽國歌知多少》系列讀本。

  他直言,無論是學生還是社會大眾,在修例風波後,更清晰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和個人生活的關係。未來他會繼續把國民教育做下去,從教育層面擔當起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