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船走知識留 十萬港人學到嘢

◆一批幼稚園學生昨日站在維港兩旁,向離港的「雪龍2」號揮手道別。 香港文匯報 記者曾興偉  攝
◆一批幼稚園學生昨日站在維港兩旁,向離港的「雪龍2」號揮手道別。 香港文匯報 記者曾興偉 攝

◆「雪龍2」號上的船員向岸上送別的本港制服團隊成員致謝。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雪龍2」號上的船員向岸上送別的本港制服團隊成員致謝。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多個本港制服團隊成員揮動國旗及區旗送別「雪龍2」號。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多個本港制服團隊成員揮動國旗及區旗送別「雪龍2」號。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市民到尖沙咀海旁與「雪龍2」號合照。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市民到尖沙咀海旁與「雪龍2」號合照。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5天逾7200人登船參觀 國家極地研究擬設兩港人恒常名額

  國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一連5天的訪港活動於昨日圓滿結束並離港,「雪龍2」號訪港籌委會昨日下午在海運碼頭為其舉行簡單而隆重的送別儀式。在港的5天期間,共超過7,200名市民登上「雪龍2」號參觀,連同一系列交流、文藝晚會及展覽等活動,估計約有近10萬人參與。「雪龍2」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馬逢國期望更多市民關心氣候變化,激發年輕一代參與極地科研及投身相關工作。執行委員會主席何建宗更透露,早前已獲國家初步承諾,每年設兩個恒常名額供香港科研人員參與國家的極地研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雪龍2」號在完成國家第四十次南極考察後,歷史性地以香港為回航首站,昨日結束其在港的5天行程。離港送船儀式昨日在樂隊奏樂下進行,大批香港市民到岸邊送行。5名「雪龍2」號科考隊成員,包括國家第四十次南極考察副領隊魏福海、「雪龍2」號輪機長陳曉東、「雪龍2」號綜合隊隊長房吉闖、「雪龍2」號船載直升機「雪鷹301」機長張棟,以及秦嶺站建設隊員胡晴與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等港方人員握手道別。

  在海事處指揮船、消防船及5艘漁船陪同及護送下,「雪龍2」號沿維多利亞港由尖沙咀駛至鯉魚門,正式離開香港返回上海的基地,準備下一次的極地科研探索。

  「雪龍2」號在港期間有逾7,200名市民登船參觀,是原來的限額的兩倍半。香港市民不但可走進船長的駕駛艙、在甲板上一睹「雪鷹301」的風采,更可參觀實驗室,以及能貫穿船身、收集南極海洋數據的「月池系統」。

  在登船參觀外,還有近5,000人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科學館、懲教署、環境及生態局的科學家交流,另有3,000人參加文藝晚會,連同科學館的展覽有近7萬人參觀,估計合共約有近10萬人參與。

  「雪龍2」號更特別安排學生與南極中山站的科考員進行「天地人對話」,讓學生深入了解他們於南極的所見所聞,以及國家在極地的科研成就,對太空天文、宇宙探索、全球氣候及冰川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偉大貢獻。學生可藉此聯繫學校所學知識,並以極地科學家為榜樣,好好裝備自己,為未來國家建設及極地科研作出貢獻。

  除了本地學校,「雪龍2」號科學家更到訪壁屋懲教所,與在囚青少年分享極地探索的經驗,以及送上鼓勵和祝福。

  冀「認識極地」等信息深入各界

  馬逢國表示,「雪龍2」號在港的5天,吸引了香港市民不同程度的參與,是各方合作的成果,盼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香港市民認識國家在科研上的成就,並為國家的發展感到光榮。

  他認為,是次活動讓香港市民本來陌生的「雪龍2」破冰船和極地科考船,成為大家開始認識的名字,「把『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信息深入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