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刀竹叉迎走塑 食肆成本或暴增?

◆環保署走訪本港約兩萬間中小型食肆,近八成未準備好實行「走塑令」。圖為一間食肆外賣仍使用膠袋和膠餐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環保署走訪本港約兩萬間中小型食肆,近八成未準備好實行「走塑令」。圖為一間食肆外賣仍使用膠袋和膠餐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環保署昨日舉行簡介會,介紹有關「走塑令」實施及準備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環保署昨日舉行簡介會,介紹有關「走塑令」實施及準備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供應商代表展示非塑膠餐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供應商代表展示非塑膠餐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環保署走訪2萬間中小餐廳 僅兩成轉用非塑膠餐具

  香港關於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相關法例將於本月22日起實施,全港商戶、食肆及酒店等業界將不能再向市民提供膠飲管、膠刀叉、塑膠棉花棒、一次性塑膠裝沐浴露等。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昨日表示,實施後首6個月為適應期,會集中宣傳教育工作,並提供適切建議和資訊,協助企業符合新法例的規定。早前,環保署已走訪約兩萬間中小型食肆,21%已轉用非塑膠餐具,亦即還有近八成尚未準備好替代品的轉換。有非塑膠餐具的供應商示範使用木製、竹製、甘蔗漿製的刀叉切豬扒,過程順利如同使用塑膠刀叉,並表示銷售價格與塑膠製品最多相差10%,食肆成本不會因為新法例實施而急速上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特區政府環保署昨日舉行簡介會,公布新法例實施後首6個月適應期的安排。環保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鄭健表示,「走塑」條例只是在供應方面做管制即棄塑膠產品,並非針對市民,市民不需擔心。

  他透露,署方已實地走訪2萬間中小型食肆,發現有21%已轉用非塑膠餐具,部分食肆已開始尋找替代品,「大型連鎖食肆大部分都已轉用替代品或準備於實施日起轉用,亦有愈來愈多中小型食肆查詢或訂購非塑膠餐具。」

  適應期內重勸喻不執法

  鄭健表示,環保署會在6個月適應期初期主動巡視2萬間餐飲食肆及2萬間零售店和酒店賓館,集中宣傳教育工作,了解商戶情況並盡量提供協助。在適應期的後期,環保署會安排人員重點針對仍未符合規定的業務地點,向他們再次講解法例要求。

  他強調,適應期內不會對違規業務進行執法,該署會在適應期後繼續派員巡視,又提醒店舖若有未用完的受管制塑膠用品,應在適應期內盡快用完及訂購合適的替代品,避免浪費。

  環保署署長徐浩光表示,署方會了解商戶沒有遵守法例的原因是「不知道」還是「做不到」,如有困難會提供協助,「職員每次工作都會記錄在案,記下原因,再去巡視時會看看有否改善。針對違規者,署方在有需要時會發勸喻或警告信,之後才會因應實際情況進行執法。」

  環保署早在2022年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綠色餐具平台」,協助餐飲業界選購合適的替代品,目前已有逾60間餐具供應商合共提供超過720款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為進一步便利餐飲業界的採購工作,每件已登記綠色餐具平台的產品將獲發一個獨有的二維碼,供應商只需將二維碼印在相關產品或產品包裝上,業界可即時確認及購買。

  被問及第二階段「走塑」什麼時候實施,徐浩光表示,需要檢視市場上相關產品有否成熟替代品,以及可負擔程度再決定。

  非塑膠餐具最多貴10%

  在簡介會上,有餐具及酒店洗漱用品供應商代表即場解說,並展示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及酒店洗漱替代品。餐具供應商、漢施國際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韓瑞濤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展示紙質飲管及甘蔗渣纖維匙羹的耐用程度,只見紙質飲管可輕易戳破飲料杯的塑膠封蓋,飲管在奶茶杯內放置個半小時後只變軟了少許,匙羹在公仔麵湯內浸了逾一小時仍然「硬淨」,相信變軟程度大眾可以接受。

  韓瑞濤坦言,非塑膠餐具成本較高,但隨着近年產量提高,成本陸續下降,例如甘蔗渣纖維匙羹的價格已由剛推出時每個0.2元降至現時少於0.2元,紙質飲管從逾0.2元降至約0.15元,相關價錢較塑膠產品貴20%至50%,「最近兩三個月收到餐廳諮詢增多,產品訂單亦有增加。」

  另一名供應商代表黃志誠現場示範使用木製、竹製及甘蔗漿製的刀叉切割豬扒,過程順利。他表介紹該三款產品價錢可與塑膠產品「睇齊」,即使是最貴的竹製品亦只貴了10%,而近期平均每月有20張至30張訂單,以售價最平的木餐具為主,「木餐具比膠餐具堅硬,成本差不多,每支售價約0.1元至0.2元。」

  酒店洗漱用品供應商、明輝實業國際有限公司區域營銷總監陳振宇表示,非塑膠牙刷、牙膏、浴帽及鬚刨等產品價格只與塑膠產品相差幾個百分點,相信隨着需求增大,成本會進一步下降,目前已收到逾20間酒店訂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