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壇茶座】《昭陵六駿》郵票記述的傳奇故事
馬是威嚴與武力的象徵,歷代的君王將相都很愛,歷史上流傳着許多名人與馬的動人故事,如周穆王的八駿馬、唐太宗的六駿馬、項羽的烏騅馬、關雲長的赤兔馬等,名馬成為名人的乘騎,兩者相得益彰。
由初唐走向盛唐時期興建的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墓旁祭殿兩側有廊廡(堂前的廊屋),「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高2.5米、寬3米的石板上。石刻中的「六駿」是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它們象徵唐太宗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石刻所表現的六匹駿馬三匹作奔馳狀,三匹為站立狀。六駿均為三花馬鬃,束尾。這是唐代戰馬的特徵,其鞍、韉、鐙、韁繩等,都逼真地再現了唐代戰馬的裝飾。據傳說「昭陵六駿」石刻是依據當時繪畫大師閻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語「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什伐赤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面射來,可以看出是在衝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讚語:「瀍澗末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青騅:一匹蒼白色雜毛馬。在與竇建德虎牢關作戰時,唐太宗乘騎青騅,飛箭似地衝入竇軍陣地,經過四五回合的交戰,終於在敵方的陣營裏樹起了唐軍的旗幟。在衝鋒陷陣的過程中,青騅身中5箭。唐太宗給牠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特勒(勤)驃:「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黃馬白喙微黑,毛色黃裏透白,故稱「膘」,因此該馬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贈。特勒驃為毛色黃裏透白的戰馬。公元619年,在與宋金剛作戰中,唐太宗乘騎特勒驃猛插敵後,迫使宋軍陣營大亂,潰不成軍,向北逃竄而去,唐軍收復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唐太宗為牠的題讚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颯露紫:純紫色的駿馬。在與王世充的軍隊對陣之際,為了刺探敵陣的虛實,唐太宗騎着颯露紫,率領10餘名精銳騎兵,出敵不意地猛衝敵陣,殺開了一條通道,直出敵後。颯露紫飛奔如燕,輕捷矯健,氣吞三川,威凌八陣,不幸中箭身亡。太宗給颯露紫的讚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愚三川,威凌八陣」。
拳毛騧:拳毛纏雖毛黃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矯捷善走,周身旋毛捲曲呈黃色,故稱「拳毛騧」。李世民於621年平定河北,與劉黑闥(原竇建德部將)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縣境內)作戰時所乘的一匹戰馬,這次戰鬥相當激烈, 「拳毛騧」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戰死在兩軍陣前。唐太宗為之題讚:「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白蹄烏: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在薛仁杲軍受重創的情況下,唐太宗沒有聽從舅父竇軌的再三阻攔,決計一鼓作氣,全殲薛軍。於是他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直追,一晝夜奔馳了200多里,包圍了折姪城,迫使薛仁杲率殘部投降。在黃土高原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後因長途疾馳力竭而死。唐太宗給牠的讚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駿馬來裝飾自己的陵墓,是由於這6匹駿馬是他生前所愛,並為唐朝一統天下立下過汗馬功勞。這6匹駿馬體型粗獷,雄健有力,神態生動,成為唐太宗愛馬成癖的真實寫照。
國家郵政局2001年10月28日發行《昭陵六駿》特種郵票1套6枚,圖案分別為什伐赤(60分)、青騅(80分)、特勒驃(80分)、颯露紫(80分)、拳毛騧(80分)、白蹄烏(2.80元)。該套郵票採用連印形式,猶如一幅歷史畫卷在我們面前慢慢展開。同時還印製2枚小版張,郵票前3枚與後3枚各為一組。該小版張屬於2001年供應集郵協會會員的縮量郵品,發行量130萬套,售價16元。該小版張最大亮點是壓凸,通俗地說就是浮雕圖案向外突出,具有強烈立體感,可謂呼之欲出。從小版張背面看尤為明顯。這是我國首次壓凸印製小版張。由於郵票小版張,工藝特殊,用途特殊(屬於內部特供品),發行量很少,溢價發行,這些都增加了其收集難度,從而使其成為市場價攀升顯著的新中國郵票之一。
「昭陵六駿」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中箭矢、馳騁疆場的情景,每幅畫面都告訴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遺憾的是,六駿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於1914年被賣到國外,現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石刻現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方寸天地傳神韻,人馬古今情未了。
◆文:李毅民(高級工程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收藏》雜誌原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