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尼泊爾裔區議員向非華裔災民送暖

◆油尖旺區區議員Aruna在庇護中心幫災民登記資料。
◆油尖旺區區議員Aruna在庇護中心幫災民登記資料。

  油麻地佐敦道華豐大廈前日發生三級火災,受影響的居民、旅客無論生活還是情緒方面都需要及時有效的支援,尤以不懂廣東話的少數族裔或外國旅客更需要關注。油尖旺區議會尼泊爾裔議員Aruna GURUNG在事發後,每天都由清早忙到深夜,包括主動幫助驚慌失措的印度裔旅客順利搭乘飛機離港,協助兩個在逃生時與父親走散的無助小女孩與父親團聚。Aruna說,大家是一個整體,在有需要時自己一定會盡力幫忙。她希望各界能夠持續關注事件,並盡己所能伸出援手,讓溫暖傳遞開來。

  Aruna說,當日火警後她在庇護中心時見到數百災民,其中至少50個是少數族裔,來自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尼、菲律賓等地,有遊客,也有大廈居民。

  「我見到佢嘅手喺度震,真係喊出來。」Aruna GURUNG說的是一名60歲左右來自美國的印度裔男子,「我真係未見過有男嘅會咁喊,可能佢真係好驚。」

  該名男子在前日(10日)華豐大廈火警後,到臨時庇護中心暫避。Aruna留意到他後第一時間上前安撫,告訴他現在這裏很安全,請他不要害怕。經過安撫,男子情緒慢慢穩定。

  「讓他們在驚惶中感受溫暖」

  Aruna進一步詢問他的需求,了解到他需要搭乘第二天上午的飛機,需要返回事發賓館拿行李,Aruna遂從中協調,幫他拿到行李又幫忙叫的士,讓他準時去到機場。這名男子臨走時再三感謝Aruna與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相信他這段香港記憶留下的不只有驚險,更有溫暖。

  在庇護中心服務時,Aruna還特別留意到兩個十多歲、沒有大人陪伴的小女孩。她說,她們的樣子看起來害怕又着急,於是上前和她們聊天後,得知兩個小女孩只會講英文,來自瑞士,和媽媽在逃生時與爸爸走散。媽媽帶她們來到庇護中心安頓後,又獨自前往事發地點尋找失散的爸爸。

  Aruna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向團隊的工作人員反映,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兩位小女孩的媽媽成功在30分鐘內找到爸爸並回到庇護中心,一家四口終於團聚。

  Aruna說,可能因為「驚得滯」或者安全及私隱意識較高,這些災民往往都不會主動講話,因此需要主動體察他們的需要。

  尼泊爾裔的Aruna會講印度語、粵語、英語等多種語言,除了在庇護中心,她還奔走在醫院、事發大廈等地,幫忙做翻譯、指導填表格、派發物資、指引災民等,她還留下電話號碼讓有需要人士隨時聯絡她,只希望能把災後支援工作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