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今年中國經濟超預期改善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超預期向好,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8.7%,城鎮調查失業率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3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重回擴張區間,國內外研究機構普遍上調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預期,市場預期持續改善,消費市場春潮湧動,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鮮明,為全年實現5%左右預期目標奠定基礎。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中的製造業PMI為50.8,是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回到擴張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錄得去年6月以來的最強勁數據。路透社認為,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出現反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心正在初步恢復。

  今年以來,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穩中有升,出口和消費均好於預期,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更加活躍,中國經濟循環不斷改善。看人流,清明節假期3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7億人次;內地遊客出遊花費人民幣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看物流,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環比升4.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近期供應鏈上下游活動趨於活躍,帶動物流需求恢復加快,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設備利用率指數等指標有所回升。

  專家:評級展望下調影響有限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向香港文匯報指出,正如財政部在答記者問中指出惠譽的主權評級並未前瞻反映中國經濟發展及宏觀政策作用,中國經濟今年以來超預期回升,同時顯示出較強韌性與巨大發展潛力。宏觀政策穩增長的空間較大,同時中央密集釋放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信號,通過持續的改革開放釋放制度紅利,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增強各方面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信心。

  「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下調,短期可能推升風險溢價,加大匯率或資本市場波動,抬升中資企業境外融資成本。」 袁海霞認為,從中長期看,其對中國經濟發展、外商直接投資等影響有限。◆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中國今年經濟數據表現向好

  ◆前2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8.7%,其中出口增長10.3%。

  ◆前2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為同比增長10.2%。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連續5個月收縮後升至50.8;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升至一年新高,財新中國綜合PMI創2023年6月以來新高。

  ◆截至3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2,457億美元,較2月末上升0.62%。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