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分享極地趣聞 冰山崩塌聲如炮仗

◆「雪龍2」號科學家們在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學生進行科普對談。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雪龍2」號科學家們在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學生進行科普對談。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在港中大交流期間,在場港生積極向科學家提問,特別好奇他們在極地生活的所見所聞。科學家隨即分享珍貴的極光照片,又介紹了跟企鵝、海豹等動物近距離接觸的經歷。羅光富特別提到,從2014年開始參與極地工作,見證「雪龍」號到「雪龍2」號的多項變化,無論是科考設備、實驗面積及人員保障條件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十年來充分體會到祖國極地科考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不斷提升,深感自豪,也讓他更加堅定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學生最為關心科學家在極地生活的感受。胡澤駿憶述,到南極之前,以為這裏是不毛之地,「到來後才發現,這裏有非常宏偉的冰山、潔白的雪原,讓人的心靈變成很空靈的狀態,比我最初的想像要提升很多。」

  冬天需冒強風作業

  紀拓表示,南極有很多可愛的動物,但在冬天時,大自然也有殘酷一面,「像我們經常要冒着強風出去作業,真的非常痛苦,尤其在不戴手套操作儀器時,幾分鐘就要換人接手。」

  王安良談到南極氣候變化的觀察。今年,團隊在「中山站」測到的最高溫度是9.6度,這對冰川影響非常明顯。在1月底至2月初,在「中山站」會聽到冰山崩塌的聲音,「就像放鞭炮一樣,時不時都會聽到。」當冰川流到海裏,又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

  「雪龍2」號於2019年下水,羅光富全程參與試航及考察,「對比兩船的工作條件,『雪龍2』號在科考設備、實驗面積,還有自身保障條件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可以支撐更多科學家上去開展工作,實驗面積也非常寬闊,不用幾個科學家擠在一張實驗桌面上處理樣品。」

  同時,「雪龍2」號先進的氣象預報系統,可有效減少船上人員暈船天數;而先進的冷藏保鮮系統,可以讓蔬菜保存近3個月,可維持隊員營養。

  羅光富又提到,很多內地高校都積極研製很多無人觀測設備,「這樣科學家只要在室內留意和整理數據,大大保障了人員的安全。」

  他表示,兩個考察站常年都有科考人員駐守,但在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難以補給,餘下物資卻不足以再用一年。當時收到任務,無論克服任何困難也要為隊員補給,最終團隊在全程只有一次補給的情況下完成艱巨任務,而正是當時堅持進行南極考察,持續觀察的數據才沒有中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