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玉言/春天囑咐的事\小 杳

  圖:春天的「小喇叭」。\作者供圖
  圖:春天的「小喇叭」。\作者供圖

  春天真是一個大氣美好的季節,她大大方方地一捧一捧送給我們鮮鮮嫩嫩的美物。那麼多好看的顏色,花的顏色、樹的顏色、草的顏色都是鮮亮的;那麼多時令的鮮物,那麼宜人的和風。清明期間,出行的人們湧滿各地,「好像每個景點都擠滿了一億人」。不幹點啥,不看點啥,不吃點啥,似乎對不起這無限春光。

  在我的老家,春天春筍萌生,正是挖筍吃筍曬筍醃筍佳季。先是胖墩墩的團筍,後是細瘦如筷的毛筍。竹子都是長在山上的,挖筍要爬山攀坡,近處的容易看到的筍早早被人挖走了,欲尋新筍不免要攀登更高處更偏僻的陡坡,有點費力氣,挖筍也是個力氣活,有些許技術含量。不過我幾次參加都是姐姐作為踏青來安排的,到朋友家的山上走走(也幹活,挖多挖少隨意),竹林幽靜,頭上風吹林梢、鳥語啾啾,腳下野花叢叢,辛苦一點也歡喜。那些大咧咧戳在顯眼處的長出一尺高的筍,已經「老」了不能吃了。好吃的嫩筍是躲藏起來的,要向深叢高坡密草裏尋,剛剛冒出尖尖的才好。先向外挖,直徑要挖闊一些,再向深挖,一顆胖胖嫩嫩的筍寶寶睡夢正酣。採回去,用雪菜青豆一炒,筍白菜青豆綠,清清爽爽,極其下飯。

  一時間,江南春筍多到「氾濫」,送親戚鄰居家家都擺手說有有有吃不完。不過春筍厚道,可品鮮亦可久存,可配素菜亦可搭葷肥。吃不完的筍,用開水焯一焯斷去生澀,攤鋪在篾籮裏,放在天井,大太陽曬上幾天,風吹上幾天,成為筍乾,可存放很久。最精典的要數筍乾蒸肉,先將五花肉用鹽冰糖老抽黃酒等調味料醃好,然後一層筍乾一層肉鋪疊幾層,大火蒸透,讓筍的瘦韌充分吸飽肉的肥厚,肉不膩筍不柴。這一道菜可以吃幾頓,吃一次蒸一次,越蒸筍越軟韌、肉越綿軟,筍之鮮肉之香相互浸潤,口口入味。有的人家會把肉煸熟再與筍蒸,不過我家的習慣就是反反覆覆蒸,功夫菜,也不太費事。

  吃筍一定要開水焯過。有一年媽媽住院做手術,我自己在家胡亂做了涼拌筍,半夜胃裏突然泛上一股粗糙的顆粒感,好似長了一團草,攪來攪去折騰了好一陣。我一邊忍着難受一邊暗笑自己,估計反芻的老牛就這樣吧。

  青團也是春天的時令小點。人們到鄉林村野田間地頭採來艾草(超市也有賣),用開水燙燙斷生,切得細細碎碎或者榨出汁液,和在糯米粉裏包青團,綠綠的誘人。青團可甜可鹹,甜口的用豆沙作餡,鹹口的用雪菜筍丁餡。甜鹹都好吃。

  此時新茶也上來了。我的老家產綠茶,鄉間茶園一畦畦,依山綿延,也是一道風景線。講究的人喜歡喝手工炒製的茶,其色澤亮、香氣高、口味好。小時候我見過老外婆炒茶。將剛採的茶攤開晾上一兩個小時,使芽葉充分打蔫「萎凋」,柴火將鐵鍋燒熱後(據說溫度要在一百四十攝氏度),將茶芽放入鍋中,用手掌不停翻搓,讓每一片葉芽都有機會與鍋均勻接觸,眼看着茶葉的顏色一點點變深,葉片由舒展一點點縮小。一股淡淡的茶香在灶間蒸騰着,瀰漫開來。鮮茶葉在炒製過程中散發掉水分,青澀味也蒸發了。炒好的茶冒着騰騰熱氣,放到桌上揉撚,先輕後重再輕,使茶葉結塊成型,再攤開晾。炒好一鍋茶大約一個來小時,採來時一大攤鮮葉,炒製後只有鮮葉三分之一的分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明前茶」。

  炒茶過程當中,因為要一直不停用手翻搓,幾乎容不得直腰休息片刻。用木柴燒鍋,煙氣很熏嗆。一鍋茶炒下來,瘦小的外婆汗水濕透衣衫,手掌通紅。炒好的茶都是自家親朋喝,葉片根根直立,碧綠透明,氣味清香。那時,我的外婆已經八十多歲,這位大家閨秀出身的老太太還愛看書。當年,一位白髮蒼蒼的瘦小老太太,戴着老花鏡,坐在老屋天井的藤椅上,手裏捧着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這個場景我至今依然歷歷在目。自外婆後,我很少再見到會炒茶的人了,也再沒喝到這樣純正的手工炒製的茶葉。小時候不懂,現在才知道,有一種茶葉,既是春天的味道,也叫做「外婆的味道」。

  春天的綠色也是鮮嫩多汁的。竹子乾乾淨淨的蒼綠,柳樹淡淡的煙綠,銀杏初發的水色翠綠,古槐的萌萌綠芽,灰瓦紅牆老屋簷上攀援的常春藤,老城河水波澄澄,水草漫漫……滿眼翠色柔美大氣,層次協調又分明,養眼潤目又滿齒留芳。

  春天交付我們的,都是美的好的,讓我們不由得不關心春天,心甘情願地關心春天,滿心歡喜地答應着春天的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