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65新股申上市增三成 陳翊庭:多項改革吸引更多企業來港
今年首季港股IPO數字並不突出,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昨在立法會財委會表示,該所今年首季接獲65宗IPO申請,按年增逾三成,但相信有關數據會出現滯後情況。她又指,去年新股主板上市的審批時間中位數為48個營業日,相對2022年的70日已大幅進步,但認同仍有進步空間,已要求加快相關程序。◆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陳翊庭昨解釋首季港股IPO情況,她表示,股份發行人和中介人,特別是投資銀行,都希望等到市場價格符合目標,才願意發行新股,她形容港股近月相對波動,但去年港交所其實完成不少公司的上市申請,並完成上市聆訊、獲上市委員會批准,但發行人認為,正式上市的時機未至,不想「賤賣」股份,於是停下上市步伐。
物色沙特印尼企業來港上市
陳翊庭又稱,港交所正物色合適的沙特和印尼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當地亦有企業反映有興趣。例如去年便有一間以印尼為總部的國際物流公司,來港作第一上市。她指出,來港上市的好處,是企業一旦成功掛牌便可納入港股通,吸引「北水」投資;若在港上市的公司希望到其他市場作第二上市,簡單出通告便可以,無需額外審批。
至於容許特專企業來港上市方面,在去年3月已經生效,現時收到多份相關申請,但部分情況較複雜,例如高新科技行業擔心被海外市場制裁等,但港交所仍會在內地及海外市場繼續推廣,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
此外,GEM上市改革在今年年初正式實施,大部分企業去年的財務報表才剛公布,因此申請轉主板的個案,會出現滯後情況。她提到,目前正處理兩間公司的申請,而近期亦有企業或中介人就新框架作出查詢,都反映市場對此有興趣。
未刊發業績停牌數字未大幅上升
對於近日有部分企業未能提交全年業績而停牌,陳翊庭表示有注意到情況,但個案相較往年並沒有大幅上升,且個案只集中於部分板塊,反映相關行業具挑戰性,她認為這不屬於系統性問題。
港股業績期後再現停牌潮,在4月首個交易日,便有65隻股份集體宣告暫停買賣,數字創近年新高。有關原因是未能在期限前刊發經審核的全年業績,當中包括碧桂園(2007)、融信(3301)及當代置業(1107)在內的數隻內房股,以及部分能源股和個別汽車股等。翻查資料,去年4月首個交易日有59間公司宣布停牌,2022年同期有32間,2021年同期則有57間。陳翊庭表示,港交所與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進行溝通及合作,期望令這種停牌的個案減少。
港股續牛皮 金礦股紛飆
港股方面,昨日微升9點,收報16,732點,成交999億元。科指微跌6點,報3,444點。投資者「炒股不炒市」,金屬股造好,電力股獲追捧,汽車股也見反彈。金價創新高帶動金礦股向上,招金(1818)急升6.5%,山東黃金(1787)升4.7%,靈寶(3330)升2.1%,中國白銀(0815)更炒高1.04倍,鋁業股宏橋(1378)亦升4.4%。
汽車股亦見反彈,理想(2015)回升4%,長汽(2333)及廣汽(2238)各升6.8%及4.7%。電力股華能(0902)急升11.4%最顯著,大唐(0991)與華電(1071)也各升8%及7.1%。不過,世茂房地產(0813)遭建銀(亞洲)提清盤呈請,全日勁跌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