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去風險化」政策未獲歐支持
香港文匯報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023年3月推出全面、系統性的去風險化策略,重點在於對外投資審查和出口控制,雖然未指明針對中國,但字裏行間卻是滿滿地針對中國。說白了就是要拉上歐盟與美國的對華經貿圍堵同步。不過馮德萊恩的政策推出快一年,還是無法得到關鍵成員國的支持,隨時無疾而終。
德法對華經貿政策成阻力
歐洲正面臨民粹主義的浪潮,加上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回朝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歐洲最不想的就是在這個時候與中國打貿易戰,這一切使得馮德萊恩的新政策不合時宜。另外,歐盟兩大龍頭德國與法國的對華經貿政策,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南轅北轍,也是這政策未能獲得支持的一大原因。
馮德萊恩的親美反華立場,在歐盟成員國裏並沒有得到普遍贊同,一些成員國很希望在中美之間行使自己的國家主權,而不是完全由歐盟越俎代庖。中國的強硬報復對歐洲各國也是明確的提醒。在立陶宛不自量力要提升與中國台灣關係的時候,中國事實上封禁了立陶宛的對華出口,連德國大廠在立陶宛的生產也被殃及。
歐盟還在歐洲跨國公司裏發起調查,要弄清中國的各種所謂「非市場行為」及實際傷害,但歐洲公司不願配合,也是怕歐盟的最終行動沒有什麼用,但自己在中國的利益首先遭到報復。
馮德萊恩作為美國利益在歐洲的代言人,推進美國利益高於保護歐洲利益,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只能用人權、價值的借口掩飾,但當歐盟經濟陷入種種困難的時候,在真金白銀的利益當前,馮德萊恩只能敗陣下來,難怪她的親美反華之路愈走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