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37載 開新派武俠小說風氣之先 細說梁羽生之大公緣

  圖: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圖: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弱水萍飄,蓮台葉聚,卅年心事憑誰訴?劍光刀影燭搖紅,禪心未許沾泥絮。絳草凝珠,曇花隔霧,江湖兒女緣多悟,前塵回首不勝情,龍爭虎鬥京華暮。」1954年,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的這段卷首語在《新晚報》上刊登,讓「梁羽生」這個名字開始進入讀者視野。

  誰也不曾想到,一篇應景而為的無心之作,從此引發全世界華人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武俠情結,締造出年齡跨界最寬、讀者數量最廣的閱讀奇跡,讓華語世界從此有了「成人的童話」。而自那之後,世人只知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而大多不識其真實姓名「陳文統」。\大公報記者 鄭曼玲

  本名陳文統的梁羽生1924年3月生於廣西梧州蒙山縣一戶書香門第,他自小熟讀古文、擅作對聯,喜歡填詞弄賦,後考入嶺南大學國際經濟專業。

  1949年夏天,經嶺南大學校長介紹,陳文統前往香港《大公報》應聘。主考官是與他同齡的查良鏞,即後來的金庸,當時的他是《大公報》國際版的翻譯。

  半年破格成為社評委員會成員

  入職後,陳文統負責翻譯國外通訊社發來的英文電訊稿件。

  當年年底,陳文統由編譯組調往副刊科任職編輯,接管「文綜」、「學習」等周刊版面。半年之後,又破格成為《大公報》社評委員會成員。

  1950年底,《新晚報》創刊。出於對陳文統和查良鏞文筆的欣賞,《新晚報》將他倆延攬到了手下,分別負責小說版面「天方夜譚」和綜合版面「下午茶座」。

  1952年10月,陳文統在「下午茶座」上開闢他的第一個專欄「茶座文談」。1953年初,查良鏞被調回《大公報》負責「大公園」,「下午茶座」由陳文統接管。同年3月,《新晚報》開闢「李夫人信箱」,專為讀者解答「戀愛、婚姻、家庭、交友」之類的情感問題,也交由陳文統主持。

  當時陳文統以不同筆名,化身多個性格各異的人物,見諸報端──博通文藝、風趣幽默的「馮瑜寧」,諳熟史籍、立場鮮明的「梁慧如」,親切賢惠、生活經驗豐富的「李夫人」──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趕鴨子上架」成就武俠傳奇

  1954年,香港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相約到澳門比武。這在當時轟動一時,盛況空前。

  擂台賽舉辦當天,《新晚報》發表一篇題為《太極拳一頁秘史》的特稿,介紹「吳氏太極」與「楊氏太極」之間的淵源。

  「當讀者們讀到這篇東西的時候,也許正是澳門擂台上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呢……」這篇特稿作者署名「梁羽生」。這也是「梁羽生」這個筆名首次與讀者見面。2005年,陳文統曾在浸大演講時首度公開解釋筆名由來,指由於南北朝分「梁」先於「陳」,也是文人輩出時代,故取姓「梁」,結合台灣友人贈句「羽客傳奇,萬紙入勝;生公說法,千古通靈」成名。

  《新晚報》原本每天下午兩三點出版,比武那天,待戰果揭曉後又趕印「號外」發售,結果被搶購一空。時任《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決定借勢推出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在報上連載。這一任務交給了梁羽生。

  梁羽生起初有些顧慮。一方面,他身兼編輯和作者;另一方面,他從未寫過小說,第一部小說卻要以武俠為題材。

  「初時我一直在推,被羅孚說服之後,也還要求多考慮幾天,但第二天預告就見了報,我也就只好『只醞釀一天』,就如北方俗話說的『趕鴨子上架』了。」梁羽生回憶道。

  1954年1月19日,比武結束後的第三天,《新晚報》就在頭版顯著位置宣布將連載武俠小說:「自吳、陳拳賽以來,港澳人士莫不議論紛紛,街頭巷尾,一片拳經。本報為增加讀者興趣,明天起將刊載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故事緊張異常,敬希讀者留意。」

  一紙風行奠定新派武俠基石

  預告刊出後的第二天,1954年1月20日,《龍虎鬥京華》如約發表。第一篇「楔子」,梁羽生以長者口脗自述:「筆者雖非武林中人,少年時也曾浪跡江湖,耳聞目睹過一些武林爭雄之事,至今垂垂暮矣,回想起來,尚不勝感慨之至。恰好編者要我將耳聞目睹之事,寫成一部武俠小說,遂也東施效顰,先填一首『踏莎行』詞以作引子。」

  未曾料到的是,《龍虎鬥京華》剛開始刊登,便一紙風行,好評如潮,報紙銷量大增。

  《龍虎鬥京華》在《新晚報》上連載半年多,共192期,奠定新派武俠之基石。「原打算寫完一部就輟筆,但讀者反應熱烈,報館不肯放人。」梁羽生只好續寫姊妹篇《草莽龍蛇傳》,從此走上武俠小說創作的道路。

  就這樣,聲名日隆的梁羽生寫了整整三十年,創作武俠小說三十五部,一百六十冊,一千多萬字,著作之豐,令後人驚嘆。

  「我本來是從事文史工作的,以偶然的因緣,寫上武俠小說,不知不覺,在刀光劍影之中,已是浪費了將近三十年的光陰。」1980年3月,梁羽生嘆道。四年後,他宣布「封刀」,退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