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堅定擴大開放 積極吸引外資\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潘圓圓

  圖:製造業佔中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的比重仍在54%左右,是外資重點投資行業之一。
  圖:製造業佔中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的比重仍在54%左右,是外資重點投資行業之一。

  中國吸引外資數量於2023年同比下降。根據商務部數據,2023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1633億美元,較2022年的1891億美元同比下降13.6%。另據外匯局數據,2023年中國直接投資負債為427億美元。如何看待中國引資水平和引資結構的發展變化?

  從外匯局數據看,2023年中國吸引外資同比下降的原因在於,新增股本投資增速放緩,但利潤匯回和對外償債增加,兩方面因素共同導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同比下降。除了數量的變化,引資結構的變化也有助於說明中國吸引外資的狀況。

  總的來說,中國希望吸引更高質量的外資,期待外資參與中國的產業升級,推動外資在華布局更加均衡。

  從行業來看,外資重點投資中國的行業,充分利用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機會,外資也幫助了中國產業升級。

  一方面,製造業曾是外資重點投資行業。截至2014年,製造業佔中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的比重仍在54%左右。近年來製造業佔中國吸引外資數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高技術製造業的外資持續增長。2023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引資增長6.5%,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32.1%和12.2%。

  另一方面,服務業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性在提升。2023年中國在服務業領域吸引外資為7760.8億元人民幣。投向中國的高技術服務業外資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領域的外資分別增長8.9%和4.1%。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2023年全球跨國投資同比增長3%,剔除「離岸中心轉投資」的因素,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實際下降了18%。其中,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引資分別下降28%和9%。

  全球跨國投資的下降可以從幾方面理解:從直接投資的特徵看,吸引外資金額容易受到大項目的影響,部分項目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大項目的有無及數量變化使得特定年度的引資數量不同。從國際投資的環境看,2023年大國經濟增長承壓,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各類風險因素疊加,導致了全球資金包括直接投資的流動放緩。

  各國爭奪外商投資

  中國吸引外資面臨來自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競爭。發展中國家通過激勵型政策吸引外資,主要包括財稅鼓勵和金融便利來降低稅收負擔和融資成本,提高外資的盈利預期。

  以越南為例,越南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採取了一系列激勵外商投資的政策,具體有公司所得稅優惠、為形成固定資產而進口的貨物免徵進口稅、減免土地費和土地租賃費、加速折舊等措施。越南還區分投資活動、投資區域、投資行業給出了可享受特別激勵的投資項目。

  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鼓勵製造業回流,倡導近岸和友岸外包,推動供應鏈替代,客觀上給外資提供了更多選項。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消費迭代升級等因素,部分外企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優勢減弱,可能選擇減少在華投資,或將部分業務撤出中國,或建立海外備份生產場所。

  長期來看,外資對華投資獲得高收益有基本面支撐,兩方面因素影響未來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一方面是短期因素的改善程度。如上文所述,2023年吸引外資數量的下降是利潤匯回和償還外債的增加所導致,這部分資金的流動隨着短期因素而發生變化。在輿論導向和市場情緒影響下,還有一定的跟風效應。當短期因素出現變化,例如中美之間的負利差轉變為正利差,資金可能再次回流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的長期因素能否持續創造效益,是決定中國對外資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是否投資中國,外國投資者最重視甚至唯一看重的是收益成本相抵之後的經濟回報。決定直接投資回報的是基礎變量。中國的基礎經濟變量,包括基建、人力、資源、技術、市場等非常穩定且持續改善。

  基於發展經濟的考慮,將生產的不同環節配置在不同的國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化的邏輯──企業利用不同國家在土地、勞動力、技術、資源方面的優勢,進行全球布局,有利於降低經營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

  蘋果公司是生產鏈全球布局的一個典型例子,蘋果的排名前兩百的供應商來自不同的國家。其中,中國內地供應商數量較多。與蘋果相類似,還有數十萬家外企在華經營,這些外企有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製成品進出口,中國通過這些渠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提高了自身的生產能力。

  但目前全球化的邏輯出現了一些變化,部分發達國家出於對中國生產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擔心,通過強化投資審查、更新出口管制和人員交流方面的政策,限制與中國企業的技術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國一方面加強本土研發,另一方面持續擴大開放,吸引先進製造業的外資流入,創造適合先進製造企業成長的市場環境。

  開放更多可投資領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提出了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具體舉措。筆者認為,准入是與外國投資者關係最密切的權利,充分保障外資的准入權利、增加外資在中國的機會是基礎環節。中國非常注重保障外資在准入階段的權益,2017年以來中國連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

  下一步,筆者建議繼續優化外資准入政策。例如,准入階段的措施應與准入後的政策相銜接。強化外資進入中國後的投資保護,保障公平競爭,完善配套措施等同樣重要。又如,限制性的措施要與鼓勵性的措施進行結合。持續縮減負面清單的同時,還需鼓勵外資投向雙贏空間更大的領域,如中高端製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增強對國內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要吸引外資,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而對營商環境有兩類評價指標:

  第一類是定量的指標。以世界銀行的營商便利度指數為例,該指數對獲得許可、納稅、貿易、履行合同等事項,給出了企業花費的時間長短、成本的高低、流程數量的多少,並以此說明各國投資環境的差異。定量指標有指向明確、結果可比等優勢,中國也可給出明確的數值目標。

  第二類指標以定性為主,如透明、友好、安全等,這些指標在概念上有模糊性。例如,透明度中涉及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時間等,各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對於這類指標,中國應該對標國際高標準,吸收他國的經驗,並考慮本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來進行界定。

  可從「投資服務」這個角度來具體說明中國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外資企業在中國有「進入─經營─退出」的不同階段,其存續時間短的話有幾年,長則數十年,通過長期經營來獲利。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和保障將覆蓋投資的不同階段,延續較長的時間,涵蓋方方面面的內容。

  在外企進入階段,中國的服務保障體系應關注審批、規劃、用地、用電、環評等方面。在經營階段,中國的服務保障涉及納稅、貿易、履行合同、能耗等企業事項,也包括支付、旅行等投資者的生活便利。在退出階段,投資者權益保障、外匯等問題較為重要。

  為了進一步完善外資的服務保障體系,建議進一步暢通溝通渠道,提供交流平台,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及時解決外企關注的問題和合理訴求,為企業來華投資經營提供便利條件。

  未來可從經濟和預期兩個維度來優化營商環境。經濟方面,要強化中國在產業鏈和市場方面的優勢,將中國打造成為同等風險下收益更高、收益類似下風險更低的投資目的地。另外,要形成明確、穩定、可持續的預期。相比營商環境本身的特質,營商環境整體的確定性和持續性更為關鍵,外商會基於對營商環境的整體看法來做出投資選擇。穩定預期的方式包括堅定擴大開放,縮減負面清單,促進公平競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