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應言行一致 停止打壓中國經貿科技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日晚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時指出:「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愈拉愈長。這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拜登表示,中國發展有利於世界,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鈎」。中美關係在舊金山元首共識引領下企穩向好,證明只要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中美可以推進合作、妥處分歧。目前美國為一己政治利益和霸權利益,大搞非市場操作,加大對中國經貿科技的打壓力度,不斷製造風險,損人不利己。美方應言行一致,停止打壓中國經貿科技。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會晤,開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中美關係出現企穩態勢。在日前中美元首通電話後,耶倫財長、布林肯國務卿將相機訪華,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避免誤判,推進合作。但耶倫啟程訪華之前,美方卻連發怪論。耶倫近期在訪問美國佐治亞州一家光伏電池工廠時,聲稱中國能源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造成全球價格和生產模式扭曲,損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利益,揚言要採取措施確保美國公司和工人在「公平」的平台上展開競爭;美國財政部稱,耶倫此行會向中方重點提出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云云。美方言論違背經濟學常識,即遭美國網民的譏諷,指當初指責中國在綠色能源方面做得不夠,現在又指責中國做得太多;美國有競爭優勢,就講自由市場,如果沒有,就搞保護主義。
中國推進綠色發展,是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2023年,中國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蓄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三成,展現了中國的經濟活力,也幫助其他國家綠色轉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日所言,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等產品出口增多,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有利於推動世界綠色發展。
事實上,扭曲價格的正是美國自己。美國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案》規定,美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汽車若含有「受關注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就不能享受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相關規定扭曲公平競爭,擾亂全球產供鏈,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經濟原則。
近年來,美國不斷打壓中國經貿科技發展,升級出口管控、搞對華投資審查,如不僅限制高性能芯片對華出口,還將芯片製造物項與設備納入管制範圍,並不斷拉攏荷蘭、韓國等盟友加入,嚴重擾亂半導體產供鏈,也致使美國企業利潤暴跌、損人不利己。中美經濟關係出現種種障礙,根源在於美方為維護自身霸權,妄圖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用零和思維處理經濟問題,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美方應遵循中美元首共識,信守承諾,停止打壓中國經貿科技,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應對經濟挑戰,增強全球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