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館】陰盛陽竭的晚清
王正亮
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的才華與政治能力仍可保持唐朝之強大,但晚清的葉赫那拉杏貞則是滿清政權的剋星。不但腐敗、積弱,甚至被西方列強凌虐,實是中華民族最恥辱的一章,或許這就是天律吧!
葉赫拉那杏貞就是清末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慈禧太后,而咸豐帝為制衡慈禧太后即當時的懿妃,最重視的人卻是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皇后。
而從她們姓名可得知彼此背景及相處緣分,首先鈕祜祿的姓名五行是丁火庚金及壬水,這個姓氏,祿代表自己,即壬水,個性好自由,不愛束縛,而丁火配庚金成以火煉金之象,為人精明,加上乃祖上宮,丁火剋庚金生壬水。
家勢顯赫,有別於葉赫那拉氏,丁火辛金丙火及乙木,明顯姓氏越長,生態越壓迫,要步步為營,而乙木要先情後理,故行事用人為親,所謂「自己友」先,而祖上,丁火剋絕辛金,家勢自然遠不及皇后。而杏貞,「杏」字丙火,自然萬事從夫,乙木生丙火故,而自己則以子息為貴,因「貞」字,子女宮庚金合乙木化大金,大貴。但乙木生丙火剋「庚金」,對子女之控制慾及權力慾則非常強大,所以同治帝正是她親生兒子!
葉 丁 鈕 丁
赫 辛 祖上 祜 庚 祖上
那 丙 祿 壬 我
拉 乙 我
杏 丙 夫宮
貞 庚 子女宮
咸豐在位的10年,內憂外患不斷:先是太平軍起義,然後是捻軍大亂淮泗;而英、法等國又乘機要挾,大動干戈;沙俄更是獅子大開口,一下子就割去了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甚至連清帝國的發祥地也不放過。這真是愛新覺羅宗室的奇恥大辱。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交迫下,咸豐帝身染重病,一病不起。1861年7月,咸豐帝在多次昏厥之後,知道自己將要去世,便考慮托孤一事。他知道懿貴妃(就是慈禧)是權利慾極強的女人,而皇后鈕祜祿氏(慈安皇后)沒有主見。為了防止出現女后專權的局面,他把輔政的重責交給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和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八大臣。在他看來,八大臣聯手足可以對付懿貴妃,即便是恭親王站在懿貴妃一邊也不怕。
但是,由於咸豐留下了「御賞」「同道堂」兩顆印章,便埋下了後宮垂簾聽政的禍根。原來,「御賞」是咸豐帝賜皇后鈕祜祿氏的印章,「同道堂」是咸豐賜給獨子載淳的私章。這兩枚私章成為皇權的象徵,咸豐帝的意思已十分明確,那就是說,用這兩顆印章來制約八大臣。
不久,八大臣上了一個極有利於懿貴妃的章疏:尊皇后鈕祜祿氏為慈安皇太后;尊懿貴妃葉赫那立氏為慈禧皇太后。
幼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原為咸豐的宮人,因生載淳而被封為懿貴妃,載淳繼位後被尊為慈禧太后。時年26歲的慈禧有着極強的權勢慾,很想個人把持朝政大權。咸豐在位時,慈禧曾幫咸豐帝批閱奏摺,這給她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詢國事,此所謂「聽政」。慈禧利用此規矩,在先帝駕崩後就向東宮慈安太后提出應廢除「顧命體制」,而改為垂簾聽政之制。慈安太后寬厚平和,不懂朝政,一切聽慈禧的安排。貿然提出垂簾主張,必然會招致大臣的反對和清議的不滿,慈禧於是開始拉攏恭親王奕訢共商計策,兩人一拍即合。
1861年10月,皇室護送咸豐靈柩回京,兩宮太后偕幼帝載淳先到北京。11月2日,慈禧發動政變,以幼帝之命發布上諭,解除載垣、端華、肅順的職務,並處以死刑。同時宣布兩太后垂簾聽政,命奕訢為議政王,入軍機處,改年號為「同治」。雖然垂簾聽政的是兩個皇太后,但實際上實權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於得到多數文武大臣的支持,又採取了不予株連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沒有發生重大動盪。這次政變因發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稱為辛酉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