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派飯「走塑」成本增 環團倡換重用餐盒

  上圖:現時使用的發泡膠飯盒(左)是8毫一個,而新飯盒(右)就要1.8元一個,足足多了逾倍成本。下圖:有領取飯盒的市民即場在附近進食,一旦實施「走塑」而又沒帶餐具,對他們來說會增加不少困難。\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上圖:現時使用的發泡膠飯盒(左)是8毫一個,而新飯盒(右)就要1.8元一個,足足多了逾倍成本。下圖:有領取飯盒的市民即場在附近進食,一旦實施「走塑」而又沒帶餐具,對他們來說會增加不少困難。\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政府推動的「走塑」新法例將於本月22日開始實施,在管制計劃下,食肆不可向顧客提供飲管、攪拌棒、叉、刀、匙、碟等膠餐具,亦不可提供發泡膠盒。

  有向基層市民免費派飯的飯店老闆娘表示,若為配合「走塑」更換包裝,免費派飯開支每月料增加約1.2至1.5萬元,較現時大增一倍,擔憂難以承擔。有環保團體建議,非牟利的派飯活動採用可重用的飯盒,代替一次性飯盒,長遠而言能夠節省一筆開支。\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在太子的齋飯店「百寶齋廚」,每天清早,店舖附近便大排長龍。大公報記者上月底在現場觀察,早上九時半,已有約200人在店後巷、對面馬路聚集,都是手上拿着飯籌的長者或殘疾人士。這店免費派飯超過10年,從開始日派100個素菜飯盒,到如今每天派發近500個飯盒。飯店老闆娘高麗慈(高媽媽)表示,每一個飯盒都以發泡膠承載及附送一個膠匙,附帶一盒紙包飲料。

  新飯盒較發泡膠盒貴逾倍

  4月22日起,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開始實施,首階段措施下,所有發泡膠餐具(包括杯、碗、飯盒)、膠叉、膠刀、膠匙,都不可以銷售、外賣或堂食。換言之,高媽媽免費派飯時一併派發的膠匙及飯盒都不能再使用,需改用其他替代品。

  高媽媽說,從二月起到處搜羅新的飯盒,最終選定一個兩格式、能放入微波爐的透明飯盒,但成本也隨之上升,「發泡膠飯盒原本每個八毫,新飯盒就每個要一元八毫,每派一盒就要多一元。」若以一天派發400個飯盒計算,她一個月就要額外多用12000至15000元,一年下來,增加十多萬元。

  高媽媽擔憂,若換上了更好的飯盒,長者會不捨得扔,拿回家囤積,除了有機會造成衞生問題,也怕時間長了,佔用空間過多,造成危險,「發泡膠不能洗來重用,但是新換的飯盒可以,很多長者見到耐用的東西就會不捨得扔,囤在家中,我擔心有這個問題。」

  「不想減派飯,或不派匙羹」

  為了節省資源及提早讓長者們習慣,她近日在派飯時不再附贈膠匙,並提醒領飯的市民要開始自備餐具。但如果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向店員索取膠匙,「原本有考慮過轉用木匙,但算上飯盒成本的大幅提升,木匙又要每隻貴幾毫子。我不想為此減派飯,還是乾脆不派匙羹了。」

  高媽媽說,當年開始免費派飯時,是由善信和市民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但隨着疫情過後,經濟不景,捐錢的人少了,來領飯的人數卻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百餘個,到現在每天最多500個,她只能自己出資補貼,派飯開始有八成是自掏腰包。

  面對每月20萬元的舖租,加上派飯成本勢將增加,高媽媽坦言壓力非常大,難以支撐,「一面是要遵守條例,一面卻是成本增加,做慈善不容易。」她期望政府在推行塑膠管制條例時,豁免非牟利的慈善活動,幫忙減少慈善活動的運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