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散為器/朱自清同題「打擂」\馮愛枝

  煙花三月,趁調休慕名去了一次揚州,順帶到南京遊了秦淮河。傍晚行走在河岸邊,看着「河中眩暈着的燈光,縱橫着的畫舫」,自然地想起朱自清,這位現代散文名家與揚州、南京都頗有交集,揚州是他從小隨父定居之地,南京則有《背影》中的送別地浦口火車站和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相比朱自清一篇篇美文給人留下的清新文雅的印象,我比較鍾意他的「血性」。對於作家,寫同題作文猶如拿同一兵器比武,不是把人比下去就是被人暴揍。翻閱近現代文學名篇,朱自清是敢寫同題作文最多的作家之一。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就是著名的同題佳作。一九二三年八月,俞平伯與朱自清同遊秦淮河,以此為共同題目,各作散文一篇。俞平伯以情思為主線,文白交融,寫的是古典韻味的抒情美文;朱自清以遊蹤為主線,夾敘夾議,寫的是具有現代特色的遊記散文。兩篇同題散文同時發表於同一家雜誌上,成為文學史上一段佳話。

  除了與俞平伯寫同題作文,朱自清也曾和豐子愷寫過同一題目。他們曾在浙江春暉中學共事,交往甚密,一九二八年十月的《小說月報》,在「兒女」的大標題下,同時刊載了兩人的文章,雖然都表現了舐犢之情,畢竟兒女不同,兩位父親也是心緒迥異,行文上一篇妙在美,大而空靈,一篇貴在真,小而實在。九十多年過去,兩篇文章今天還常被拿來對比。

  在身後,朱自清也要面臨同行「打擂」。《背影》是歷久傳誦的名作,後輩作家不敢輕易使用這一篇名。一九七九年,作家三毛的丈夫荷西去世,在去墓地的路上,她看到踽踽獨行的母親腋下緊緊夾着皮包,雙手各提了兩個很大的重沉沉的口袋,「那些東西是那麼重,使得母親快蹲下去了般地彎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着。」三毛《背影》中的這一情境,與朱自清《背影》裏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替他買橘子的情形極相似,可以說既是同題佳作,也是致敬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