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紛飛/四川人的口味\小 冰

  四川人對烹飪技巧的追求,講究程度幾乎趨於一致。那是一種不分男女老少、不論藍領白領的苛刻。川菜是他們的一口鄉愁,一天不吃即寫在臉上,兩三天不吃會湧上心頭。

  四川人旅行一旦要出川,帶兩包榨菜是普遍現象。如果要出國就複雜了,行李箱裏的物品,可以細緻到辣椒麵和老乾媽辣椒醬之流。在異國用餐即便進中餐館,即便吃川菜,也很難對準他們的口味。自從有了互聯網,出行的四川人把自己的吃食經驗放到網上,給走向五大洲的同鄉提供吃喝便利。

  自由行的最後一站是葡萄牙里斯本,忍受了數日的西餐之後,那天Danxi摸出手機覓食,力求找到一家最近的川菜館。她輸入、點擊、搜索,一下子就跳出三家。各家的特色、招牌菜、多少人光顧過、人氣指標都不錯。有一家取名「正宗川菜餐廳」,全是一面倒的好評。全是耳熟能詳的川菜,太吸引了,鎖定了它。

  「我們是成都人,來你們這裏解饞。」我告訴老闆娘。老闆娘用一口「川普」(四川腔普通話)招呼我們入座,大家隨即改說家鄉話。

  「四川泡菜、回鍋肉,魚香茄子、鹹燒白、熗白菜,各來一份。」「好耶!」一會兒,菜上桌了,我們終於吃上了家鄉菜。

  「離『正宗』有距離,川菜給西化了。」我吃着品評着。

  我這麼說未必是存心刁難,一盤菜引出討論是正常的,口味不同、做法不同是可能的,外地的川菜做得不正宗也是符合情理的。

  四川人,似乎天生就是美食家,他們製作食物的創造力強。滿足視覺的同時,也顧及口腔、鼻腔和腸胃之享受過程,色香味兼顧,酸甜苦辣皆各成一味。

  四川人對食物的敏銳性,賦予了我們在進餐時,對菜餚有絕對的發言權。一盤菜上桌,花椒粉少了些許、火候過了半分鐘、刀工不到位,豆瓣醬不正宗,都在我們的舌尖上。川菜的多樣性和廚藝的繁複性,很難有其他菜餚可以超越。

  「他們就做不出正宗川菜嗎?」我問身邊人。「當然做得出。但是人家開餐廳謀發展,總得入鄉隨俗。如果不隨俗不改良,當地食客怎麼吃?生意怎麼做?」

  「那倒是。道地的西餐我也不行,三分熟的牛排,接受不了。」「小聲點,我們吃完就走人,人家還要做生意。」Danxi提醒道。

  「別挑剔了,能有這麼一頓知足了。」說話的那一位,平時走南闖北,有啥吃啥,倒也心安理得。

  把菜做好,原本是為了吃得更好。但是好到了離開家鄉就無所適從,則是給自己過不去。四川人的口味,真是很難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