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不風流處也風流

  彥 火

  日本禪茶大師千利休曾創作一首短歌,描繪他如何建築他的茶屋:

  一眼望去,

  沒有花朵,

  沒有着色的葉子;

  海灘上,

  坐落着一間,

  孤零零的茅屋,

  在秋夜朦朧的目光下。

  這是一間赤脫脫的素屋,沒有草木花朵,沒有裝飾,予人一種孤獨感——在朦朧的夜色下,在浪聲中孤立一間茅屋,主人住在那裏,不沾塵埃。

  這是人生自我升華的另類境界︰不風流處也風流。

  日本茶道喜歡另闢蹊徑,他們有一種茶杯,叫 「癭杯」,是用樹木的瘤子、疙瘩做的杯子。

  這意味殘缺也有用處︰體現出一種殘缺美。

  當你握着癭杯,大有脫離陳舊世俗的觀念,有一種清高我獨行的意味。

  其中包含深刻哲理:雅人用俗器,俗器也成了雅物。

  不管杯子是否粗糙和不堪,只因持杯人神韻氣質灑脫逸致,自有一種翩然出世之風流。

  這恰恰彰顯一種精神︰用包容之心來包含不美,用廣大的襟懷去接受人生的缺陷。

  這正是凸顯一個人的風骨與涵養。

  人生有許多選擇,當年莊子選擇簡樸生活,在宋國做一個看管漆園的小吏,以便多接觸民生、多體驗大自然,反而令他悟出不少人生的大道理、遺下傳誦不衰的佳構。

  舉一個例子,人們常常聽到不少聲音,這些聲音雜杳紛繁。其實,按莊子的分類,大致分為天籟與地籟兩種。世人往往把天籟解釋為大自然的聲音,其實並不然。

  詩人流沙河在他的專著《老莊閒吹》作以下詳細的解讀:

  籟是古之三管排簫,亦即莊子齊物論的比竹,比排竹管而製成的一種樂器。所謂人籟,泛指人為的聲音,例如語聲、歌聲、樂聲、車聲、槍聲。所謂地籟呢?莊周以風為例,說大地嗝氣成風,風吹竅孔成響,這響聲便屬於地籟了。推而廣之,大自然非人為的聲音,例如雷聲、瀑聲、溯聲、鳥聲、獸聲、蟲聲,皆得謂之地籟。可以這樣說,人籟和地籟之外,天籟又是什麼聲音呢?按《莊子·齊物論》的意思,天籟沒有聲音。天籟不是用耳朵聆聽的一種聲音,而是用心靈聆悟的一種未在,非常神秘。

  天籟既是來自心靈的「聲音」,是無聲的,所謂無聲勝有聲,正是禪的境界。

  (《學禪》,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