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欖歷久不衰 邁向新起點

◆港隊每次披甲上陣,都會將賽事氣氛推至最高潮。   欖總供圖
◆港隊每次披甲上陣,都會將賽事氣氛推至最高潮。 欖總供圖

◆香港「七欖」擁有支持各支球隊的球迷,體現出國際都會的特點。 欖總供圖
◆香港「七欖」擁有支持各支球隊的球迷,體現出國際都會的特點。 欖總供圖

◆麥偉彬辦公室的窗外對着的就是大球場。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正謙  攝
◆麥偉彬辦公室的窗外對着的就是大球場。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正謙 攝

  縱然遭遇艱難逆境 仍有力捲土重來

  今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七欖)重回巔峰盛況,門票即將全數售罄,當中超過四成購票球迷來自海外,再次擦亮香港「七欖」作為國際體育盛事的「金漆招牌」。將於今年卸任的中國香港欖球總會行政總裁麥偉彬認為香港以及香港「七欖」有其獨有的吸引力,縱然經過最艱難的逆境,亦有能力捲土重來,隨着下年香港「七欖」極可能由香港大球場移師至啟德體育園,這不單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亦將是賽事邁向更高峰的新起點。◆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正謙

  在位於奧運大樓的中國香港欖球總會(欖總)會址,麥偉彬的辦公室窗外對着的正是香港大球場,而隨着啟德體育園即將落成,明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亦極可能移師到啟德體育園。決定在今年卸任的麥偉彬表示自己會永遠記住這窗外的景色:「香港大球場對『七欖』的意義不言而喻,我們在這裏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時光,不過我們都明白香港大球場有其自身的限制,而啟德體育園會把『七欖』帶到另一層次。」

  疫情期間陷財困 被迫裁員

  由2017年成為欖總CEO起,7年來麥偉彬的工作可謂歷盡高低跌宕,疫情期間,賽事多次延期及取消,無了期的等待甚至令欖總陷入財困。麥偉彬坦承當時承受着極大壓力:「要知道欖總95%的收入源自香港『七欖』,不能辦賽意味着我們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當時沒人知道疫情在何時完結,我們甚至要做出裁減一半員工這個極困難的決定。看着財政儲備一天一天減少,只足夠維持總會營運一到兩年時間,我當時心想自己可能會成為欖總最後一任CEO了吧,幸好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在2022年終於成功復辦『七欖』,而我亦總算可以鬆一口氣。」

  經歷總會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後,香港「七欖」在今年終於全面復常,目前門票已基本售罄,至本報截稿時間,總數40,000張門票現已售出逾39,500張,當中更有40%是海外球迷,基本上已恢復疫情前的水平。麥偉彬表示香港以及「七欖」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廣告:「我們也曾擔心過疫情會否令球迷改變了觀賽習慣,但事實上我們甚至不用刻意推銷,只需要提醒他們香港有多好、『七欖』曾經為他們帶來的歡樂體驗,加上正值香港大球場的30周年,只要想起他們在這度過的快樂時光,球迷們便很樂意再次來到香港和參與『七欖』,門票銷售數字說明了一切。」

  展現香港國際都會獨特魅力

  麥偉彬認為香港有着其他地方不可複製的獨特魅力,而香港「七欖」正可以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特點展現出來:「在球場外,香港有非常好的酒店、餐廳及酒吧,在這裏可以享受到最精彩的夜生活,而且非常安全以及交通方便。在球場內,香港『七欖』的氣氛絕對是別樹一格,我去過杜拜和南非的『七欖』賽事,杜拜的賽事由於初賽分開多個場館進行,只有決賽日才會有全場爆滿的盛況;而南非的賽事,基本上只有主隊出場時氣氛才會最熱烈。但在香港一連三日的賽事中,每個時刻、任何球隊比賽,無論球迷或是球員都能體驗到最高漲的氣氛,這裏有着支持着各支球隊的球迷,正正是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特點。」

  另外疫情為欖總帶來的並非僅僅是打擊,在封關期間欖總銳意加強培養本地人對欖球的興趣,成功擴大了本地球迷基礎。麥偉彬認為從危機中找到機會,在逆境中咬緊牙關去堅持,亦是香港這個城市的特質。

  盛事帶動經濟的成功例子

  政府近期大力推行盛事經濟,香港「七欖」便是一個作為盛事帶動經濟的成功例子。麥偉彬表示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沉澱累積的過程:「體育盛事化和產業化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想吸引更多大型體育盛事來港,就需要有專業的相關體育產業去支持,要發展出真正的體育產業,亦需要舉辦更多有規模的賽事去積累經驗,你不可能要求一支長年在低水平作賽的足球隊,突然去踢世界盃就取得好成績,香港『七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件事很久,而且汲取了足夠多的經驗。」

  今年香港舉辦大型賽事屢屢出現狀況,麥偉彬認為不能因此畏首畏尾,因為香港的確有需要更多的盛事來臨:「我們首先不要把事情看得太負面,舉辦大型賽事的確有很多不可控的情況出現,有時能做的只是盡量將風險減至最低,如果大家都因害怕失敗而不嘗試將大型盛事帶來香港,這才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情況。要知道舉辦一次大型賽事的經濟收益並不單是門票或廣告,由酒店、餐廳、酒吧以至交通等行業都會受惠,尤其是近期每逢假期香港都會有很多人選擇外遊,香港的確有需要吸引更多遊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