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與自然資源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在理想情況下,為趕上通貨膨脹和人口增長的速度,經濟應該要處於持續的成長狀態。美國經濟學家梭羅(Solow) 在1956年首度提出一個模型,藉此計算生產力的增長,有80%可歸因於新技術,它是經濟成長唯一的來源。這與中國最近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概念不謀而合。新質生產力倡導以科技推動產業創新,並着重環保。

  大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所寄,大自然與經濟之間有交互作用。有些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如地下只有固定的礦產可供人們使用;有些資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森林的木材和海裏的魚蝦。一言以蔽之,資源是有限的,要用得其所,用得有效益,而且要盡量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如再造紙、風力發電。經濟學,就是講求成本效益。有一門環境經濟學,就是釐清破壞和維護自然環境之間的選擇。

  創科可以節約資源,如在製造汽車時,使用新型的精確機器,加上改善流程,可以減少電力、鋼、鋁的用量及廢料。先進的技術,無論用於設計新的生產流程,或是促使產品可投入較少的資源,是永續發展必須遵循的方向。

  永續發展的意義,應該是保護資源,使未來世代也能享受到美好的環境。新質生產力提出以創科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未來產業,並加入智能化、綠色化理念。在內地,在創科的帶動下,可再生的能源發電系統已超過火電,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發展。

  未來的經濟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永恒的主題。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維護永續發展,如購物自備環保袋,減少廚餘,關注樹木的生長和健康狀況,不要隨意拋棄垃圾在大海或河流,珍惜及愛護自然生態,使子子孫孫可以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