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彎/「形式感」與「形式主義」\關 爾

  最近,一款名為「寫字機器人」的產品在網上熱銷,該產品能在幾分鐘內寫出一頁「神還原」手寫筆跡的紙質文稿。據說搶購者多為學校老師和基層公務人員。

  無紙化辦公宣導了多年,為何「寫字機器人」還這麼有市場?原來,很多學校雖然都實現了電子化教學,卻要求老師們必須手寫教案以備檢查;很多地方也要求基層公務人員手寫學習體會、手抄「普法筆記」,以示對工作的重視和負責。為了應付基層考評的「手寫癖」,不少一線工作人員不得不借助「科技與狠活兒」,未曾想由此帶動了「寫字機器人」的火爆出圈,真真讓人哭笑不得。

  類似情況筆者在工作生活中並不少見。每年一到開學季,開筆禮、漢服秀、感恩節……層出不窮的開學儀式總將學生和家長搞得身心俱疲,甚至還引發學校間的攀比、班級間的「內卷」,但這些繁瑣累贅的活動形式,能不能促進學生以更積極的狀態進入新學期,卻沒有人真正關心;另外,筆者到基層採訪時也經常發現,閃爍的大熒幕、酷炫的宣傳片、高大上的會客室,往往只在走馬觀花的調研行程中派上用場,數位化重複建設後是否會淪為「閒置擺設」,也沒有人會去顧及。

  誠然,任何工作都必須通過一定形式來承載和體現,「形式感」的營造和規範有其必要性。但形式是標,內容為本。沒有形式,內容缺乏展現的載體;沒有內容,形式更將成為無本之木。過分強調或誇大形式,偏離或脫離實際效果,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就會使「形式感」蛻變為「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自古有之。據說明朝時期,刑部侍郎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份一萬七千字的奏摺。朱元璋聽了一大半沒聽到實質內容,大發雷霆,以二十大板仗之,嚴令群臣今後上奏「許陳事實,不許繁文,若過者罪之。」

  當下,基層形式主義亂象,倘若任其氾濫而置之不理,「癬疥之疾」就會成為「心腹之患」。如何狠剎這股歪風?不如仿效明太祖,對形式主義者狠狠打下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