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敦煌」藏品港亮相 VR近距離與文物互動

◆拓印工作坊讓公眾親身體驗傳統木經板拓印技術。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拓印工作坊讓公眾親身體驗傳統木經板拓印技術。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房山石經。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房山石經。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 佛教在中國有悠久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一環,對於哲學、歷史和文學研究均具有重要影響。為讓公眾更了解佛教文化,香港浸會大學與福慧國際慈善基金及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合辦了「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由即日起至4月14日展出來自全球最大的佛教經藏「雲居寺」的43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擁有千年歷史的「雲居寺三絕」——石經、紙經和木經。展覽中的17塊石經拓本更是全球首次公開展出,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17塊石經拓本首展出

  是次展覽於浸大李兆基傳理視藝樓顧明均展覽廳舉行,昨日活動舉行開幕典禮,浸大校長衞炳江、福慧國際慈善基金主席林衛邦、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創會副會長周月強擔任主禮嘉賓。

  衞炳江致辭時表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匯聚着各種文化精髓,這次展覽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中華文化、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的平台。林衛邦指,雲居寺被譽為「北京敦煌」,是次展覽多角度展示雲居寺豐富的文化底蘊,給公眾呈現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一體的文化盛宴,讓大家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周月強提到,展覽中的互動體驗區能讓公眾和文物進行對話,讓收藏的文物「活起來」,透過這樣的文化交流,能加強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並領悟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多媒體呈現 弘揚石經文化

  浸大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盧鳴東介紹展覽詳情時表示,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透過「雲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個主題,分別講述雲居寺的創建經過、刻經歷史、館藏珍品,以及文物的研究及保護工作等。各主題透過展板、實物、圖文、攝影作品和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呈現,藉以弘揚中華文化,讓公眾了解石經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是次在浸大展出包括43件隋、唐、遼、金、元、明、清和近代不同時期的珍貴石經、紙經和木板經,其中17件為石經拓片原件,另有經裝裱的石經拓印紙本。現場設有互動工作坊,公眾可親身體驗木經板拓印技術。而「VR體驗:穿越雷音洞」活動,參加者可以戴上VR眼鏡,「穿越」到房山石經刊刻的起源地雷音洞,透過高新科技近距離接觸中華文明的珍寶。

  此外,浸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會組成導賞團隊,提供粵語或普通話導賞服務,展覽費用全免,任何機構或團體參觀展覽請預先登記預約,以便優先入場及安排導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