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級版」國際金融中心

  譚岳衡 立法會議員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出席一個投資峰會致辭時表示,香港是全球唯一匯聚內地及國際優勢的城市,一方面,能享受進入內地市場的優先渠道,是內地金融市場逐漸開放的試驗地,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互聯互通渠道亦不斷拓寬,包括債券、ETF和衍生品。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維持自身法律體系,人才、商品、資金自由流動,幫助香港成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聯繫內地和全球的人才、公司、資金、項目、機遇。

  香港應從四方面入手,持續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讓香港充分把握「雙循環」格局帶來的歷史機遇,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升級版」。

  一、以科技和ESG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年特區政府在創科基建、匯聚人才、推動研發、支持初創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了系列措施,全力打造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國際創科中心。香港目前已是亞洲最大最有活力的綠色金融樞紐,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具備充足能力支持內地企業在港開展綠色投融資活動,並支持本港建設區域碳市場。未來香港應加強與廣州在碳金融領域合作,與深圳在創科金融、創業板方面合作,助力大灣區綠色發展釋放更大動力。特區政府也需要加大戰略性政策支持力度,為創科企業引入風險偏好更多元化、差異化的融資渠道,在綠色融資、科技創新、虛擬資產等領域構建一整套監管、技術、產品及應用標準,增強國際話語權。

  二、拓闊互聯互通、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義之一。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香港與內地在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機制已涵蓋股票、債券及衍生品市場。香港還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運作最為規範的離岸人民幣樞紐,未來應推動互聯互通繼續擴容增量,降低交易准入門檻和交易資質,加快推進「新股通」「商品通」和「保險通」,「港股通」則要納入人民幣雙櫃台標的,納入更多中小市值公司。香港要拓寬南向「ETF通」、基金互認等投資範圍,將「跨境理財通」適用範圍從大灣區擴至更多地區。香港也要加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圍繞互聯互通領域,引入人民幣計價機制、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衍生品市場需求等,進行策略層面的部署。

  三、深度對接大灣區建設,增強「內循環」動力。

  香港要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北部都會區」建設是重塑和升級香港製造業基礎的戰略路徑,也是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優勢產業擴闊發展的腹地。香港須盡快優化與內地的通關流程,打造灣區一體化營商體驗。「北部都會區」也要借鏡內地「一攬子」產業園區開發經驗,加大對科技獨角獸企業引進力度,充分發揮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孵化和吸引創科企業中的作用。

  四、擴大吸引外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提升「外循環」韌性。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唯一普通法管轄區,在經營國際業務、吸引國際資金方面獨具優勢,是連接內地與海外資本市場的重要紐帶。目前有逾50% FDI(外商直接投資)經香港進入內地,逾50%內地貨物經香港轉口,大量內地企業赴港進行IPO,以及選擇香港作為走出國際市場的首站。下一步,香港應加強吸引內地及非歐美國際資金,鞏固香港傳統和獨特金融優勢。

  香港須成為「一帶一路」的最主要投融資平台,尤其是吸引中東優質資本對接東盟經濟發展資金需求,打造「中東資金─東盟項目─香港平台」模式,推動更多優質中資及東盟企業赴港融資、輸送優質資產,吸引中東主權財富基金以及「一帶一路」優質資本,鞏固並強化香港「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建設;通過股本融資、債券融資、基金融資三管齊下,推進成熟項目,形成「帶路板」示範效應,推動中資及港澳金融機構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