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中產崛起 非必需消費品板塊成亮點

  滙豐銀行提出亞洲區今年有四大投資主題。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指出,「亞洲供應鏈重組」聚焦於供應鏈分散風險和重組中,提高競爭地位的亞洲行業翹楚。該行看好受惠「中國+1」策略的印度和東盟企業。由於地緣經濟碎片化,驅使許多國際企業實行「中國+1」策略,亞洲供應鏈正在重組,並轉移至東南亞和印度。

  何偉華表示,在此趨勢下,該行看好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的高端製造業龍頭公司,因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舉足輕重。東盟方面,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在電子業的領導地位正不斷鞏固。印尼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擔任重要角色,因為當地的鎳蘊藏量居全球之冠,估計多達2,100萬噸,佔全球蘊藏量的22%。此外,該行看好成功將供應鏈分散至境外的中國行業龍頭。

  電商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受惠

  在面對印度與東盟崛起方面,何偉華提出,印度和東盟擁有理想的結構性增長前景,受惠區內外私人投資強勁、人口結構年輕、科技發展蓬勃和綠色轉型等有利的結構因素,當中特別看好印度與印尼的前景。

  何偉華又指出,亞洲財富和中產階級消費者崛起,推動亞洲非必需消費品板塊成為亮點。人工智能(AI)推動的新興技術獲廣泛應用,也會重塑數位消費的新體驗,使電子商貿、資訊科技硬體和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受惠。

  他認為,受惠服務消費強勁增長,尤其是旅遊業、出遊、餐飲和娛樂,預料到2024年,非必需消費品板塊將實現25%盈利增長。在這個主題下,該行看好韓國和中國台灣的科技龍頭,這類企業受惠數位消費的人工智能創新。若每人都配備AI技術的智能電話和個人電腦,很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硬體升級浪潮,並提升消費體驗。

  看好中國電訊業及科企債券

  滙豐維持美國今年減息0.75厘的預期,並在聯儲局6月首次減息前,應該先行提前部署,投資優質的亞洲債券。何偉華指出,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通脹正逐步回落,使區內多國央行有空間在未來數月下調政策利率。故此,該行建議鎖定優質亞洲債券,例如日本和韓國的金融債券和投資等級企業債券、印度本幣債券、印尼投資等級準國債,以及中國電訊業、科技與媒體企業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