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融社區 專員盼成「橋樑」

◆余健強(右二)促成在區內開辦為少數族裔孩子而設的普通話班,除了推動共融,也考慮到他們日後的工作需要。短片截圖
◆余健強(右二)促成在區內開辦為少數族裔孩子而設的普通話班,除了推動共融,也考慮到他們日後的工作需要。短片截圖

◆「聲音巴士站」由黃昕然牽頭,促成九巴與盲人輔導會合作,把真光女書院學生早前在比賽得獎的作品落地實踐。政府新聞網供圖
◆「聲音巴士站」由黃昕然牽頭,促成九巴與盲人輔導會合作,把真光女書院學生早前在比賽得獎的作品落地實踐。政府新聞網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書蘭)全港18區的民政事務專員代表特區政府在地區聽民意、解難題,領導和統籌地區治理工作。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及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早前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分享他們的工作,包括幫助少數族裔孩子學習普通話和認識中國文化、在社區設置共融空間、促成便利視障人士的「聲音巴士站」等,希望作為聯繫社會各界的橋樑,發揮協同效應,更好地建立和諧共融社區,努力幫助市民。

  辦普通話班教少數族裔孩子

  油尖旺區是全港18區中最多少數族裔居住的地區。余健強表示,少數族裔令油尖旺區的社區更有特色,更多元化,而特區政府在推動建立和諧共融社區的時候,亦會考慮到少數族裔的長遠需要。

  談到大部分香港人都掌握兩文三語,早前有區外宗教組織建議為少數族裔兒童開辦普通話課堂,余健強表示,雖然在香港生活,懂得廣東話已足夠,但學習普通話能令少數族裔的接觸面更廣闊,日後在職場和各方面都有用處。而他早前亦認識到曾為本地幼稚園學生開設普通話課程的「小小漢語普及愛教育基金」,就促成基金在區內開辦課程,教導少數族裔孩子普通話和中國文化。

  對於民政事務處建議把在2022年底關閉的新填地街熟食小販市場改為共融空間,進一步推動少數族裔融入社區,余健強表示,建議經已獲得區議會同意,「我認為民政事務處在各區都起到橋樑作用,是政府部門與居民或其他社會各界的橋樑。我的工作是在地區看看能否運用現有資源做點什麼,雖然規模往往較細,但推行速度卻較快,成效也較快出現。同事和自己都能從中獲得較大滿足感,繼而更努力幫助市民。」

  設「聲音巴士站」便利視障者

  黃昕然早前亦積極利用科技或數據改善社區生活配套。例如,有見真光女書院的學生於2022年參加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的「社創·社區4.0」比賽中,設計出「聲音巴士站」,他便牽頭與九巴與盲人輔導會合作將設計落實,最終成功利用在深水埗設置15個「聲音巴士站」,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協助視障人士找到正確巴士站。

  他說,由探討有關方案至落實,大約用了一兩年時間。「社區內有很多不同網絡,專員可以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發揮協同效應。我想,網絡和網絡加起來,力量會比原本兩個網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