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辦女足世界盃 打造灣區盛事名片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體育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同時也能向世界展現我國綜合國力及社會文明程度。去年在澳大利亞及新西蘭舉辦的女子足球世界盃,售出近200萬張門票,全球電視觀眾高達20億人,是史上觀眾人數最多的女性體育賽事,反映女足成功在世界建立地位。而中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創辦至今超過20年,已儲備一定的女足人才,加上我國曾於1991年及2007年承辦女子世界盃,有豐富的辦賽經驗,故現時是合適時機申辦女子世界盃,透過女子世界盃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

  過去不時有意見談及由中國舉辦世界盃,惟現時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對世界盃通常訂有大洲輪換制原則,2034年世界盃已確立屬於亞足聯(AFC)的沙特阿拉伯成為唯一申辦國,因此同屬亞足聯成員國的中國在近十年內申辦男子世界盃的可行性較低。反觀現時女子世界盃未有實行洲際輪換規定,操作上則較可行。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相信能在申辦有關賽事上發揮多重作用。筆者建議研究以中國足球協會(CFA)、中國香港足球總會(HKFA)、澳門足球總會(MFA)三方名義聯合申辦女子世界盃,借鑒2023年女子世界盃的經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創出了兩個東道主共同合辦的女子世界盃的先河,亦是首次由亞洲足聯和大洋洲足聯兩個大洲聯合會共同承辦的賽事。事實上,粵港澳三地將在2025年共同承辦全運會,大灣區內有啟德體育園、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等即將落成的大型場地,設施足以應付比賽所需,同時有成熟的鐵路交通系統及住宿等基礎條件;加上憑藉三地政府在全運會建立起的協調溝通機制逐步常態化,絕對有能力聯合辦好女子世界盃賽事。

  此外,隨着大灣區體育融合逐步深化,我們應做好體育相關設施維護及大型賽事預備工作,打造國際盛事灣區的「金名片」。未來以大灣區名義申辦國際賽事將會是灣區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除了做好設施維護,以國際標準進行設施修繕外,亦要強化旅遊、酒店、運輸配套等等,加強承辦能力,持續完善區內「一程多站」旅遊模式,為國家體育相關產業帶來長遠商業動能。筆者亦建議可以考慮組織大灣區女子足球賽事,推動女足職業化進程,做出面向世界的大灣區女足品牌價值,實現我國足球體系的正向循環,進而為將來申辦男子世界盃以及其他大型國際賽事儲備資源,打造國際盛事灣區的名片。

  體育強則中國強,希望有關單位能夠研究落實2031年女子世界盃申辦的戰略性部署,並加強國家足球體系建設,壯大國家足球形象,做好體育軟實力輸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