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開放「後遺症」 大學校園變公園

  圖:3月19日,武漢大學校園裏櫻花盛開,遊客在櫻花樹下拍照。/中新社
  圖:3月19日,武漢大學校園裏櫻花盛開,遊客在櫻花樹下拍照。/中新社

  鑒於到訪遊客人數不斷增加,香港大學日前宣布,5月1日起將分階段實施遊客分流措施但維持校園開放。近來,隨着大批內地高校恢復向社會開放,不少高校亦面臨着類似問題。大學生們表示,歡迎到訪,但請一起愛護校園。有教育專家認為,大學向社會開放,讓公眾一睹大學之大,固然是應有之義,但如何協調開放與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之間的矛盾,無疑是一大挑戰。尤其對一些「供不應求」的頭部高校,更會面臨管理壓力。目前,不少高校已酌情為校園開放打上了預約、限流等「補丁」,健全校園開放管理制度。/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三月,各大高校校園內鮮花競放,踏青遊火爆,不少民眾將大學當成了公園,前往感受春天氣息。在他們看來,大學校園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大學更好融入社會、服務社會。與此同時,大聲喧嘩、亂丟垃圾等種種不文明行為,影響着校園環境與生活秩序,也成為不少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槽點」。

  「歡迎到訪 但請一起愛護校園」

  為了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許多內地高校在開放的同時,也制定了相關的入校程序,絕大部分高校需要「進出留痕」。大學生們表示,歡迎到訪,但請一起愛護校園。實行預約進校制度的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學校在訪客人數、開放時間上做出限制:清華大學工作日開放2000個名額,周末、節假日增至1.2萬個;北大、南大等學期內僅周末和節假日開放。武漢大學發布公眾賞櫻政策,採取「實名限額、網絡預約、雙重核驗」。

  在校學生吐槽最多的遊客爭搶食堂、圖書館等問題方面,各校也給出規定。例如武漢大學明確,「校內教學、科研、辦公樓(館、室、所)和學生宿舍等場所謝絕公眾參觀,學生食堂不提供公眾就餐服務」。復旦大學發布公告稱,校外人士用餐需多付50%的搭伙費;同時表示,中午用餐高峰期間,食堂不對外開放。

  另外,針對遊客的校內不文明行為,不少高校給出了「補充約定」。本月中旬,山東大學校園內著名的「八馬同槽」雕塑中老教授的枴杖碎了,小樹林的石櫈倒了。對此,山大明確提前預約、實名訪問、遵守秩序、愛護公物等約定,後續還將組織管理力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提交《關於促進大學校園開放,實現大學與社會雙向奔赴的提案》。他認為,大學校門的「開」與「不開」不應也不能止步於「管理焦慮」,可以通過建立健全校園開放管理制度等,確保校園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比如刷身份證等特殊的方式進行預約,以此來確保校園環境的舒適度。

  打造虛擬場景 線上領略美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提出,要因校制宜,在聽取全校師生、社區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向社會開放的方案。有效平衡開放與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才是最好的開放。不能向所有大學提出「一刀切」的開放要求和程度。

  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維家認為,要積極打造提供校園文化資源、景觀資源等的數字化、網絡化應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校園虛擬場景,讓社會公眾不進入校園,也可領略校園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