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棚閒話】今昔春遊
吳翼民
每年春天我都愛到太湖邊的黿頭渚看看湖光山色,賞賞綠樹繁花,尤其是清明前後,春風楊柳款款,艷陽夭桃灼灼,更有數千樹的櫻花如雲似霞,蔚為大觀。除此之外吸引我的還有一道流動的風景——春遊的人、春遊的孩子。
太湖黿頭渚無疑是春遊的最佳地點,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映輝,所以方圓一帶的學校都愛組織學生來此春遊,一直輻射到滬寧沿線和浙江地區。幸虧大自然賜一個浩翰的太湖給我們,不然在日趨城市化的華東,我們簡直找不到山水自然之樂。
去年春天,我徜徉於黿渚的山水之間,看着成群結隊春遊的孩子,心裏湧動着青春的浪潮。太平盛世,年景一年好似一年,在春遊的孩子身上便可見到這發展變化的印記。那天在太湖的遊船上,與我同舟共濟的是一所鄉鎮小學的幾百個學生,一色鮮艷的校服,模樣兒都清清爽爽。要不是聽他們的口音,再看他們校服上的漢語拼音(HETANG),我會認定他們必定是城裏的孩子。他們原來是武進河塘橋的學生,是鄉下的孩子。我見到他們隨身帶的春遊食品,蛋糕、香腸、蜜餞、水果、飲料……跟城裏孩子的春遊食品一樣級別了,我相信,他們所帶的零用錢也比城裏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蘇南農村的城市化進程領銜全國,蘇南的農民比城裏人更顯得闊氣,蘇南農村孩子的生活當然也非常的優越了。
時光倒轉五十餘年,我跟眼前這些孩子年齡相仿時也年年有春遊。那時還叫遠足,顧名思義,那是要遠距離地走路。我的故鄉蘇州恰到好處在幾十里之遙遍是山明水秀、風景名勝,這就給我們遠足創造了條件,安步當車,當天來回,正好撐足,而且可以年年翻新,不見重複。一個中學生,一天走百多里路,還得翻山越嶺,運動量夠大的了,那是出於無奈,連幾角錢一元錢的車資也付不起呀。或云乘船便宜些,但乘船耽誤時間,譬如乘船到木瀆要將近半天,有一次學校集體租船遊木瀆,春雨霏霏中登上靈岩山,數百僧人已在用齋了,我們只盤桓了兩個小時又得乘船回城。這樣的春遊還有什麼趣味可言?撫今追昔,真是感慨,故我總是非常關注風景區春遊的孩子。不過有一點我還是一直引以為豪的,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敢於半夜三更出門,走幾十里路,登山以觀日出,仗劍以劈荊棘,我曾帶七星龍泉劍欲與穹窿山道士「鬥法」,兒時的癡情不羈可發一笑。領悟了山水妙諦,鍛煉了身體素質,磨礪了堅韌意志,在人生的起步踩出了一個有力的腳印。
眼前春遊的孩子們,你們能有此收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