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泡沫扼殺各行各業發展

  陳文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中英談判是香港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英國政府抑制地產發展,房屋政策以公屋為主,打擊房市抄賣。在此之後,港英政府放寬對地產的控制,鼓勵私營地產擴張,減少公屋的發展。在回歸之後,更由此形成泡沫,一直伸展至今天。

  地產泡沫的好處是經濟繁榮,房價不停地一升再升。擁有房產者財富日增。財富效應一方面刺激房市進一步膨脹,泡沫繼續膨脹,社會經濟的成本與收入同時上升。另方面,各行各業受制於地價房價,成本亦大大提升。當泡沫擴張時,生意仍有利可圖,但大部分利潤流入擁有房產店舖的地主階層。泡沫不再擴張,高地價房價便變成經濟的最大打擊者,特別是商業樓宇處於寡頭壟斷之勢,價格回落有限,地產舖租便構成經濟復甦的最大阻礙。

  由於房價舖租貴,在各行各業的成本裏佔了最大比重。各行各業便不能不集中減少其他成本,提高利潤率,也減少長遠的投資,經營變得短期化,急功近利,沒有餘力改善經營,進行創新。企業普遍地都是吃老本,在香港缺乏外來競爭時,還可維持,經濟周期轉變時,還有機會翻身復甦。可是,當深圳和珠三角的城市急速發展,沒有香港沉重地價成本,輕身上路便可努力創新與改善。香港原來經營的優勢,無論是產品、人力、經營與創新,都一一被深圳等趕上超越。尤其是房價地價的巨大差別,使深圳等服務業的性價比超越香港。港人北上消費,不是一時的時髦潮流,而是反映兩地競爭力越來越大的差距。

  香港若地價房價不跌,各行各業沒法從頭改善。這樣的差距將會扼殺香港消費行業的發展,抑制香港經濟的復甦。但香港地主經濟根深蒂固,政府政策偏頗,不敢觸犯,要降地價十分困難。結果便是香港消費需求大部分北移,香港城市經濟陷入停滯。